(三)对于西方创造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方面的文明成果也要努力吸收和借鉴
邓小平在论及民主改革时,早已明确讲到:“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⑥不仅如此,他在“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十六大报告语)方面的主张并不仅限于若干细节的借鉴,而是要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步加大吸收借鉴的力度,以至于吸收和借鉴其重要的政治制度。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大陆搞改革,完全搬用美国式的民主,是行不通的。”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是“不能完全搬用”。实际是指不能不顾现实条件照搬西方制度,而不是指不能学习借鉴。这才是他所说的“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的正确理解。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制度,这是邓小平的深切信念。但同时对于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也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他曾明确提出:“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⑦在他的论述中,实行普选也是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这就表明,在他看来,既不是完全不能学习美国民主,也不是只能学其细枝末节,而是在条件具备时还要学普选制这种层次的重要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条件”。而在“吸收和借鉴”中就包括了基于本国国情的独特创造。邓小平还强调,中国实现普选制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动态结合中,“要有一个逐步的过渡,要一步一步来”。⑧
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更加充分地展示了他所强调的“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丰富、深刻的战略内涵,至今仍对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四)坚持邓小平理论,克服排外主义思潮
邓小平从不使用“西方思想”这个词,更未把“西方思想”等同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他对引进西方思想文化过程中的某些消极现象给予了批评,反对“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同时又重申:“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对外文化交流……要长期发展”⑨。
从总体上看,邓小平关于西方思想文化的论述,首先是努力汲取其精华,其次是防范其糟粕。所以,他从不笼统地使用“西方思想”这个词,更不可能把它当成贬义词。
但是,近十几年来,使用未加定义的“西方思想”一词,若明若暗地把它等同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进而笼统地反对所谓“西方思想的渗透”,把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西方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当作批判对象,人为地制造所谓“渗透与反渗透的阶级斗争”,这种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排外主义思潮,又逐步地重新抬头了,以至于愈演愈烈。这种排外主义思潮同时也是近十几年来重新抬头的新冷战思潮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潮的自然延伸,是后者的内在组成部分。
邓小平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实际己是一个很好的反“左”文件,现在还应当把反“左”逐步地扩展到意识形态领域。
从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角度看,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做到“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也才能使中国更像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习近平语)。
正如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所强调的:“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在文艺领域是这样,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当然也都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