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决策的原则
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从多个视角重新定义。对于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找出隐藏在深层的共同认识,就有解。不是我们的无知带来灾难,而往往是我们的“自以为是”造成灭顶之灾
无论是要面对危机决策中的哪一类情形,它必定涉及形态的转变。就此,可以参考以下10项应对危机决策的原则。
1,明确企业必须保护的生存资源是什么
危机决策的首要问题不是效率,是生存。多争取一点缓冲资源,就有机会; 少一分精准,就可能灭绝。因而,管理者必须清楚地明了企业的根本生存资源。比如,“归真堂”(曾经营活熊取胆业务)危机中,管理的要点不应当是继续争取公司上市,而是尽可能从公众视野消失。
2,始终聚焦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
在农夫山泉举报 《京华时报》 虚假报道一事中,农夫山泉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其实是消费者。因此,即便他们赢了官司,却不一定能赢得消费者。相反,如果因此让消费者对企业有一个全新的正面认识,它恐怕应该感谢始作俑者带来的大辩论机会吧。
3,抓住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深层联系
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从多个视角重新定义。对于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找出隐藏在深层的共同认识,就有解。比如,有一年,黄浦江上漂的死猪特别多的原因之一是事发地区的官员狠抓买卖病猪得力。我们是宁愿病猪流入黄浦江,还是任它流入消费者的胃?如果能建立起这个共同认识,危机可以成为促进各方合作而不是针锋相对的契机。
4,从设施、行为、心理、文化四个方面思考,危机可能成为竞争优势
禽流感一度把家禽养殖业推到倒闭的边缘。同时,它也动摇了中国人“吃活鸡”的习俗。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应该一方面看到禽流感还会变个编号再来威胁自己的产业,造成灭顶之灾,另一方面,却也给企业建立新竞争力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从隔离养殖、封闭运输、菜场定点宰杀、消毒下水处理,过去可做可不做的,在危机背景下,皆可以成为紧迫且必须做的。如果能够迅速、全面做到,就能奠定一个企业在其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每场危机都需要从设施、心理、行为、文化这四个方面去分析、设计,危机竞争优势就是这样产生的。
5,分辨偏差中的转机
转折点往往就在偏差中。富士康员工多次连跳事件发生后,企业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更多机器人进行生产。但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没有解决任何危机,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形象。众所周知,为苹果等公司代工,是富士康的主营业务之一。消费者平日追捧苹果公司出品的各种数码产品,带来的直接联想往往是美好的生活和未来,却很难意识到这背后是一群心理压抑的年轻工人。如果产品、背后的企业及其管理行为不能带来美好的联想和心理感受,相关企业在国际供应链关系中高高在上的地位就会失去基石。从这个角度来看,诸如富士康员工多次连跳事件的发生,也许能为重新划分国际供应链中的相互关系带来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