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专访周其仁:别困在想象里,要向真实求解(4)

——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

讲真心话

在社会科学里,“发现”比“发明”重要

解放周末:您和许多象牙塔里的学者不同,您好像特别坐不住?

周其仁:早就知道,自己当不成象牙塔里的学问人,这也许是经历决定的。我们这一辈人,读了很少一点书,就上山下乡了,有了很多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体验和思考,然后才有机会接受科学训练。这样,很自然地就格外关心真实世界里的问题,倾向于到书本以外的世界里求解。

解放周末:这完全不同于流行的“黑板经济学”。

周其仁:我就是比较喜欢“真实世界经济学”,这是已故的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倡的学问,他不喜欢“黑板经济学”。有一次听他讲演,作为一位极有风度的英国学人,科斯讲话的语气平和,但意思却非常厉害。他说,现在很多人立志要研究马,但不好好去观察马,而是坐下来大笔一挥“马的利益最大化”,倒是先去看看马的行为啊!那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自然科学哪有如此不做观察、不做实验的“科学家”啊?

社会科学也应该这样。麻烦的是,社会科学很难有一个封闭的实验室,所以就得到“真实世界”这个大实验室里去观察。当然,研究经济学有各种路径,这是其中的一条路,科斯让我坚定了自己要走的方向。

解放周末:当下常被诟病的一个现象是,有些专家学者闭门造车、大发宏论。

周其仁:如果抛开研究路径不谈,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态度。一件事情、一个现象,你不去看一看,自己还没有搞明白,心里踏实不踏实?要是感觉不踏实,就好好去下功夫。如果觉得连自己不明白也可以产出“主张”,那经济学未免也太“经济”了吧。

解放周末:这些年,调查研究的功夫似乎越来越差,不少所谓的调研常常流于形式。

周其仁:有些人对事情到底是怎么样没兴趣,兴奋点是摸上面的心思,看能不能迎合。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没功夫调研,太忙了,忙于各种“发明”和“设计”。我喜欢说,在社会科学里,“发现”比“发明”重要。别老以为我可以“发明”一个什么去拯救世界。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改革的前路不应该靠拍脑袋想出来,而应该靠发现?

周其仁:对,这个东西本来就在那儿,只不过由于一叶障目,我们看不见;或者知识的储备和积累不够,看见了也还理解不了,但是那个东西,包括规律和办法,始终就在那儿,这是我比较相信的一个理念。真实现象背后总藏着“规律”,不要过于热衷于自己的“发明”。学者能做的,无非是比常人有更大的机会去发现,去阐释。所以,重要的是发现真实世界本来的趋势和规律。

解放周末:怎样才能更快、更准地去发现?

周其仁:眼睛向下。对目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有些难题,在会议室里你觉得没辙,但可以到底下去看一看。中国那么大,有那么多老百姓、企业家和基层干部,遇到问题,难受又难办,总有一些人会被逼着想办法,会冒出各种求生、求变、求发展的创新,包产到户不就是农民创新出来的?这些创新可能一开始不高明、不全面、不完善,但如果看得够多,博采众长,不断地梳理、选择,就有机会发现好的解决之道。还是那句话,要相信真实世界的力量。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周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