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为什么您要用书法的形式,将您的文章再现一遍?这个工程量实在太大了。
张飙:文章发表以后,社会反响热烈,一些单位请我去讲课。我想,如果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所以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文章写成了书法作品。办书法展可以将我想说的话,再用书法的形式放大一遍。对公众而言,读一篇文章和看一次书法展览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事实也证明,许多读过我文章的人再看展览,都说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更震撼。
另外,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汉语文化媒介。主办单位正在计划把这些作品拿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巡展。台湾的抗日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的一年,被称为“乙未抗日”。当时,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非常惨烈,在台湾至今还有乙未抗日牺牲烈士后代联谊会。在两岸三地,甲午战争应该是一个最能唤起历史共识和民族认同感的事件。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自己心中给甲午战争牺牲的烈士们立一座碑
中国青年报:关于甲午之败,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是败在船不够坚、炮不够利。您怎么看?
张飙:再先进的武器也是靠人来掌握的。事实上,甲午战争恰恰是近代以来我们与帝国主义列强所打的战争中,实力最接近的一次。且不说当时中日两国的人口、国土面积、综合国力,就是两国战争中的所使用的军舰,实力也是相当的。1893年,中日两国海军舰艇的总排水量都在6万吨左右,军舰性能各有千秋。
甲午战争以后,英美等国分析时,仍然坚持认为中国的舰艇更先进,实力更占优。其实在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中,正是因为我们定远号与镇远号两艘舰艇屹立不动,才导致日本舰艇最先撤出。如果继续打下去,可能有一定胜算。但可惜的是,各种人的因素,一点点地蚕食了我们甲午战争胜利的希望。
中国青年报:可否具体讲讲,人的因素有哪些?
张飙:首先是最高领导的问题。在军队方面,身为北洋水师海军司令的丁汝昌不懂海战,但他是淮军嫡系,受到李鸿章重用。两个副司令刘步蟾和林泰曾,却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学校的毕业生。这两人看不起丁汝昌,北洋水师的领导班子不团结,打起仗来自然就比较困难。
其次,虽然当时定远号和镇远号比较先进,但是平时疏于保养的问题特别严重。据考证,定远号的主炮自购买以后几乎就没有保养过,上战场后只开了一炮,主炮就炸了,丁汝昌从高台上被震落受了重伤。非常好的军舰,不保养那就没办法,这就等于说你开着法拉利上来就爆胎了,结果还是跑不过人家本田。
第三,北洋军队弄虚作假成风。按惯例,李鸿章每三年检阅一次海防,但每逢此时,北洋舰队所有的船舰和大炮外面都被粉饰油漆得焕然一新。
最后,北洋舰队平时不备战,战时必然被动。在大东沟海战中,虽然北洋海军各主力舰都装备有鱼雷管,但各舰几乎都没有实施鱼雷攻击。只有福龙号用鱼雷攻击了西京丸号,距离人家只有50米却没打中。
中国青年报:可能正是由于您讲到的这些原因,对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现在有着不小的争议。您怎么看?
张飙:我不否认,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抹杀不了他们在战争中勇敢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最终都选择了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就大节而言,他们是敢于为国牺牲的勇士,足以成为今人的榜样。
对丁汝昌当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宁可选择吞鸦片自杀,也拒不投降的壮举,有质疑者说:丁汝昌打仗的时候竟然吸鸦片,这仗怎么能打赢?事实是,丁汝昌所吞的鸦片,当时在军中是用来代替麻醉剂的,而且吞完鸦片后要两个多时辰人才会死,肚子痛得如刀绞,这样做只是为了保留一个全尸。有一篇文章说,投海、吞鸦片、用枪自尽都不壮烈,只有像日本人那样剖腹才是英雄。这还像人说的话吗?
所以说,我非常希望年轻人用心多读一些历史。历史读多了,才能甄别出那些蛊惑人心的谣言,避免受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