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取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面貌还只是外在形象的话,那么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更反映这个国家的方向和本质。邓小平对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作出了科学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2坚持这个基本结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看一个国家的形象,首先要看高举的是什么旗帜。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发生了“八九”政治风波,西方七国带头“制裁中国”,国内“左”倾思想抬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人主张倒退回改革开放前的政策,国外的敌对势力则这是“共产主义的大失败”。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1990春节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个问题,“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 33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一)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首先高举的是共产主义旗帜,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 34共产主义把亿万人民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介绍自己经历时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如果从一九二二年算起,我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已经工作了六十多年。” 35“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工作”,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嚣尘上,共产主义被看成是虚无渺茫的东西,是可望不可即的空想,一些党内的不坚定分子对共产主义发生动摇,邓小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发出了时代强音,令人感慨。这是第一个大动作:继续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不是放弃社会主义,搞现代化建设不能没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他说,没有理想不行,“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36因此,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37要有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搞社会主义建设,把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搞好。“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38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战斗力,理想信念是凝聚力,理想信念是一切的基础。形象地说,理想信念也是精神支柱。支柱就是一个人的脊梁,没有它,这个人就不能站立起来;精神支柱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它,这个民族就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共产主义不是虚无飘渺、遥不可及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邓小平1985年3月7日出席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时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 39有人只讲现代化,不讲社会主义,更不讲共产主义,这就丢掉了我们的大目标。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长远说,最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1986年4月4日会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弗拉伊科维奇时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然后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准备基础。” 40要牢牢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建设社会主义是最低纲领。为实现最低纲领而奋斗,就是为了实现最高纲领而奋斗。
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就是到了晚年,在面对生死的人生最大问题时,邓小平念兹在兹的,仍然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992年7月12日同前来探望的弟弟邓垦的谈话,是两位高龄老人亲人之间的谈话,自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人生俗话。邓小平对弟弟说:“我哪天去,哪天走,不关紧要。自然规律违背不得,你们要想透这个问题。”但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两位老共产党员谈起了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严肃话题。邓小平说:“达到共产主义的目标,要经过社会主义阶段,而这个阶段是很长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 41“共产主义伟大”、“社会主义可爱”,这就把这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问题讲清楚了。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在当前,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一步,就向共产主义迈进一步,就是为共产主义旗帜增加光辉。
(二)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因此,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就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结束十年“文革”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动乱和损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必然要涉及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问题。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时,反复谈到“旗帜”问题。他说:“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 42十年后,邓小平旧话重提。1989年2月26日会见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时说:“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43特别指出评价毛泽东“不能过分”、“不能出格”,要符合实际,恰到好处。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定“举旗”、“护旗”,坚决同“砍旗”派和“丢旗”行为作斗争。这是采取的第二个大动作: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第一,批驳“非毛化”的指责,坚持“讲清楚错误”、“不抹煞成就”的正确态度。1979年1月24日会见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多诺万时指出:“有许多事情毛主席生前没有条件提出来,我们现在提出来,这本身不是‘非毛化’,根据现实提出问题是完全应该的。” 441981年1月26日会见澳大利亚外交部部长斯特里特时说:“我们没有搞‘非毛化’,我们坚持毛泽东思想。毛主席在晚年确实有很大的错误,也要讲清楚。讲清楚的好处是可以教育我们的人民和后代,也教育我们自己。但毛主席的历史功绩不能抹煞。” 451981年3月24日见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尼雷尔时指出:“如果真搞‘非毛化’,那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46他分析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的一生,成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确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还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反对霸权主义,确定中国永不称霸,确定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些思想都是很好的。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各个方面,目的还是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第二,顶住“砍旗论”的非议,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恢复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建设。粉碎“四人帮”不久,党的最高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中国社会进入历史徘徊期。1978年5月,在胡耀邦的直接支持下,掀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但中央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同志却指责说,文章的矛头是指向毛泽东思想的。他还提出了三句话,叫做:“一不要砍旗,二不要丢刀子,三不要来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47并采用高压手段,企图将这场关系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能否得以恢复的大讨论压制下去。邓小平关注并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他说:“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很重要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 48 他说,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有力地回击了所谓“砍旗”的非议,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第三,揭露“丢旗派”的要害, 否定毛泽东,就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1978年11月25日听取天安门事件平反后群众的反映时指出:“外国人问我,对毛主席的评价,可不可以像对斯大林评价那样三七开?我肯定地回答,不能这样讲。党中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干赫鲁晓夫那样的事。”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是让人不齿的,我们永远不会那样干。1980年10月25日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 49邓小平认为,如何对待毛泽东这个问题,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
第四,阐述“护旗者”的职责,维护毛泽东旗帜,进而维护“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形象”。1979年3月16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情况报告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坚决地维护毛主席这面伟大旗帜。这是我们安定团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际影响问题。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注意维护毛主席这面伟大旗帜,决不能用这样那样的方式伤害这面旗帜。” 50要维护旗帜,不要伤害旗帜。1980年2月29日在党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认识。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维护毛泽东旗帜,涉及到三个“利益所在”,这样讲是很重的,充分说明它了意义所在。1981年6月22日评价《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时指出:“这个决议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使这个决议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历史决议所起的作用,就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前一段时间里,对毛泽东同志有些问题的议论讲得太重了,应该改过来。这样比较合乎实际,对我们整个国家、整个党的形象也比较有利。” 51
在讨论了几种对待旗帜的态度后,邓小平又把举旗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联系起来,提出了“什么是真的高举和假的高举”的问题。邓小平说:“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那么什么叫真的高举什么叫做假的高举?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真高举,坚持“两个凡是”就是假高举。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52第二,搞好现代化就是真高举,否则就是假高举。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真正的高举。下这样大的决心,切实加速前进的步伐,是最好的高举。离开这些,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相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开创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真正的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发展。1980年10月25日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对此作了深刻地分析:“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情。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54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就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按邓小平的说法,我们做的事,与毛泽东那个年代带领我们全党做的事是一致的,是毛泽东事业的继续。第一是“做起来”:毛泽东带领我们全党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了许多创见,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来得及做的事,由我们后人承接下来,继续做起来;第二是“改正过来”:毛泽东在探索中反对过的一些东西,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我们要改正过来;第三是“做好”:有许多事在毛泽东那时已经有了好的开端,但没有完全做好,那么就由我们继续做好。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早开创者,邓小平是毛泽东事业的优秀继承者,并在继承中有重大的创新。邓小平带领我们全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三)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勇气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从多个角度进行过说明。如,改革开放是新时期的最大特色,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等。1989年6月16日同江泽民、李鹏等同志谈话时说“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勇气。现在总的是要允许吃亏,不怕吃亏,只要对长远有益就可以干。要多做几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事情。” 55邓小平提出,要做几件事,树立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这是邓小平这一时期思考最多的问题。这是采取的第三个大动作: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
树立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就要从理论上说明,“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邓小平在平息了发生在政治风波后的6月9日就做出了回答:“没有错”。他说:“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既然没有错,那么“以后我们怎么办?我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除了个别语言有的需要变动一下,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变。” 56因此,要组成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班子,要干出几件事情来,取信于民。对此,邓小平是多次强调、再三说明、反复叮嘱。
第一次是中央决策对动乱采取措施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邓小平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思想家,1989年5月31日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一开头就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国际国内都很关心这个问题。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在这篇被邓小平称为“我的政治交代”的讲话中,他三番五次地强调的两条:一条是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使人民放心。一条是真正干出实绩,取信于民。 57他解释说,第一,“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是向人民亮相啊!人民是看实际的。如果我们摆一个阵容,使人民感到是一个僵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第二,“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凡是遇到机会就不要丢,就是要坚持,要干起来,要体现改革开放,大开放。”要看到这个大局。形象树立起来了,人们也就看到了旗帜。
第二次是在决定组成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谈到当务之急时提出“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1989年6月16日同江泽民、李鹏等同志谈话中,要求“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多做几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事情。”并具体讲了哪些事情可以抓紧干:“外资合作经营要搞,各地的开发区可以搞。多吸引外资,外方固然得益,最后必然还是我们自己得益。税收方面可以收一些税,为外资服务的行业可以搞一些,我们自己也可以在那里搞一些有利可图的企业,这样就可以搞活。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 58这次谈话一周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当选总书记的江泽民在会上表示,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充分表达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坚强态度和树立改革开放形象的坚定决心。
第三次是在辞去最后一个领导职务时再次提出改革开放形象问题,并请中央领导同志对此要“特别注意”。邓小平1989年9月4日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进一步肯定了自己在5月份最初的说法并加以强调:“当时我说,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 59谈话中又一次提起他的希望:“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这点请你们特别注意。”我们要着重指出邓小平使用的这两个程度副词:“十分重要”、“特别注意”。从他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反复强调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必须“特别注意”。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它的重要意蕴。
邓小平注重旗帜,它体现着一个政党的纲领。1975年7月16日会见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时指出:“要坚持民族独立的旗帜,坚持团结的旗帜,坚持进步的旗帜。谁坚持这三条,人民最终就选择谁。人心的向背决定谁最后胜利。一时的胜利决定不了命运,起决定作用的是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 60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邓小平自己没有直接使用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但得到邓小平高度肯定的党的十三大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邓小平高度关注的党的十四大也使用了“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邓小平逝世后,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主题确定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党的十八大的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鲜明主题就是改革开放。在今天,高举共产主义旗帜、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