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与老牌大国结盟 向新兴大国挑战(2)

—战后日本谋求大国地位外交战略选择

“综合安全保障研究”小组于1979年4月2日成立,该小组的研究报告书《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于1980年7月2日提出。作为首相的智囊团,该研究小组在分析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日本国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政府未来中长期综合安全保障战略进行了规划。首先,报告书认为,经过70年代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断定,不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美国明显地失去了其优越性。因此,作为美国的盟国或友好国家,除了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外,在常规武器方面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其次,在经济领域,与日欧相比,美国经济相对下降。因此,在国际货币与国际贸易体制当中,无法像从前那样依赖美国。很明显,底气十足的“经济大国”日本在经济与安全两个领域都适时地提出了作为一个“政治大国”的要价。“美国的同盟国脱离美国,追求自己国家利益的倾向增强。反过来也可以说,虽然从安全保障角度看同盟国也尊重美国的领导,但是,尊重程度减弱,这本身就使美国的领导力降低”⑥。

三是新保守派的“新思考”。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修宪、重新武装的势头减弱,其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是以社会党和共产党为首的左翼开展的护宪运动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按法律程序修宪门槛太高,执政党内部逐渐趋向于“解释修宪”。另外,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也使社会稳定程度增强。但到了1980年代,这种状态被打破,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底气十足。保守派阵营中的部分政治家不领吉田茂的情,以中曾根康弘为代表的“新保守派”要改变传统的“吉田路线”,走向“正常国家”,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

中曾根康弘担任首相后,标榜自己要进行“战后总决算”,重建日本政治。20世纪80年代初,新保守主义在发达国家流行,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日本的中曾根康弘是其代表人物。在经济上他们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实施民营化,政治上他们以强硬的姿态除弊迎新。中曾根在经济上将国铁(国有铁道公社)、电电(电信电话公社)、专卖公社三家大公司实施了民营化,在政治上对战后体制即传统的“吉田路线”进行清算。主张修改宪法,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提高军费。在对外关系上,主张积极做“国际贡献”。在日本首相中,中曾根康弘最重视战略思维和战略研究,他对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日本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非常在意,认为“现代日本缺乏自己独特的国家战略”,“目前的日本国宪法是占领日本的美军制定的,是在日本几乎没有发言权的状态下制定的,泯灭了日本独立自主精神和民族自尊心”,“政治家丧失了独立制定国家长期战略以及构筑稳定、牢固政治基础的自觉与努力。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为了与这种堕落精神风气诀别,应该通过修改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来制定自主的国民宪法与教育基本法”⑦。

在对战后进行反思时,小泽一郎也指出,“日本在战后的半个世纪当中,一直处在美国的保护伞下,自己的信念与哲学无人问津。但是,进入21世纪这样不行。要扪心自问,作为‘自立国家’能为世界做什么贡献”⑧。新保守派政治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战后历史的发展进程,他们少了一些自卑,多了点自信。但是,其中也不乏缺乏历史知识的盲目鹰派和故意无视历史的右翼政客。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以及1985年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都使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外交受到冲击。尽管经过80年代的努力,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也基本实现了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但作为“政治大国”,日本似乎还缺点什么。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大国   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