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高放自述: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善于与时俱进(3)

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从教70年心得

核心提示: 我终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学生阶段(1944——1949)、执教阶段(1949——1978)和重新焕发教研青春阶段(1979年以来)。这70年可是我苦心求索、跌宕起伏、曲折变化、备尝艰辛的历程。回首简要概述这三个阶段历程,大致反映出我们这代知识分子的风霜面貌

第二个教研青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善想善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这时我已超过“知天命”之年(51岁),然而,我激动不已,心潮澎湃。我以燃烧的激情和沸腾的思想迎来了第二个教研青春,开始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阶段。痛定思痛,痛定思改,深感“左”的错误给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祸害,所以我要纠“左”防右,重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重新理解和传播社会主义。从这时起,我汲取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我想不能再重复年轻时的敢想敢说,也不能唯上、唯书,不想照说或者敢想不说、敢想巧说,而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善想善说。

1979年我在全校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反对个人迷信是国际共运的优良传统》的论文,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历来反对个人迷信,斯大林带头大搞个人迷信(当时把个人崇拜译为个人迷信)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大祸。1980年我又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政体问题研究》论文,指明斯大林带头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这“三制”是沙皇君主专制政体的变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原则,亟待改革和改正。由于这两篇论文社会影响较大,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评定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时,我是唯一一位以副教授身份破格被评定为国际共运史专业的第一个博导,当时评选博导是首先由各重点大学在教授中遴选最优者上报。

27

 

 

 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从1981年起,我应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科学社会主义卷和政治学卷担任编委、编纂和撰稿工作。编委们公推由我撰写“马克思主义”这个辞条。这时我认识到前述斯大林提出的包括四句话、66个字的马克思主义定义内容过于宽广、表述过于冗长,而且没有指明马克思主义要解决什么根本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提炼,我提出新的定义只有一句话22个字,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要落实到每个人。《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到2002年我又发表文章,更简明地用5个字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

人人都需要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所以人人都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解放是需要多方面自然、人类和社会条件的。马克思主义早就指明了这些条件,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和社会设施发达的经济社会条件,政治民主法治条件,思想文化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等。英、法、德等西欧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具备这些条件,所以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预计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这些国家胜利,然后再带领东欧和亚非拉各国实现世界大同。可是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条件下,落后的俄国却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俄国缺少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成果,却富有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在俄国一国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独立探索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其要点是要急于铲除封建专制主义余毒,要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在本国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吸收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国内的私人资本主义,不能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能急于发动世界革命、消灭世界资本主义。列宁最早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初步探索,可是后来苏联历任领导人未能认清这个特殊规律,却用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急于消灭资本主义,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急于发动世界革命,同时,又让封建专制主义渗透到社会主义制度中来。如上所述,斯大林带头实行的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等等使得苏联模式具有教条主义、专制主义的重大弊病。从斯大林起苏联历任领导人一再延误了体制内的政治体制改革,致使各种社会矛盾愈益深化,积重难返。末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又改旗易帜转向民主社会主义,终致苏联亡党亡国亡制(社会主义制度)。苏共自己培植的高薪特权官僚集团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的掘墓人。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