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李文堂:中华文明复兴与价值重建(6)

 记者: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的现象,在这样一个思想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您认为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李文堂:今天所谓的价值多元时代主要是由我们的现代性构成的,现代性里面的价值很多元,主流的、能够形成价值认同的东西正在逐渐弱化。西方实际上也存在这个问题,价值多元,文化多元,所以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本身也是现代社会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关键是一个社会能不能通过跟不同价值观的对话,形成彼此之间一定程度上的价值认同,达成一些基本的、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正常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实际上西方也在强调它的主流价值观,也知道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不能没有主流价值观,不能没有主导的文化,特别是在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像德国、法国、荷兰、英国在过去从六十年代以来一直强调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如今也开始有了强调主流价值观的意识。因为一个社会必然需要一定的价值共识,价值太过多元,就容易产生冲突。尤其是伦敦连环爆炸案、“9·11”等事件之后,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如何相处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于是西方开始强调主流价值观,而且这种主流价值观的回归方向,依旧倾向于西方文化从基督教传统一直到现在启蒙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

我们要在中国多元的价值观里面重建一种价值认同,这种价值认同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行为强制达成的,这也不是一种很好的达成价值认同的方式。而是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跟不同的价值观对话、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对话辨清是非。既要有对主流价值的自信,同时还要具有跟不同价值观对话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重建我们社会最大程度的价值共识。所以我们既要承认现代社会这种价值多元的客观事实,同时也要积极建构一定的认同,形成“一主多元”的价值共识模式。其实这个也恰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中国文化既有多元的又有主导的内容。传统价值观,很多时期都是儒家为主导,但允许佛教、伊斯兰教等其他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同时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之间有沟通对话,并且吸收多元价值观到主流价值观中,进而形成自身的创新。所以要对多元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引以为滋养来建构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看成是不良的东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今天,我们在主流价值的建构方面,必须要有一种勇气、智慧和能力,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能力,那么就必然要失去我们文化的领导权。所以关键是要加强对我们自身价值建设的关怀,提高我们自身价值建设的能力。而现在情况是既缺乏自信,又缺乏能力。所以我们就会在多元的价值观当中失去一种宽容也失去一种勇气。

我认为我们的价值重建需要通过一种文化的方式,以文化的方式来涵养。实际上西方的一些价值观也是经过文化涵养的过程产生的,无论是基督教的价值观,甚至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价值观,实际上也是植根于基督教文明的。如黑格尔所讲,恰恰是基督教把西方从封建制下解放出来,使每个人获得了平等的人格,这个“平等”不光是经济平等、社会平等,首先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其实价值观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的一个涵养过程。如果离开文化的方式,这个就等于失去了土壤和生命力。所以我想在价值重建的过程当中,特别要通过文化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行政的方式。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中华文明   价值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