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李文堂:中华文明复兴与价值重建(4)

记者:您提到“反本开新,是价值重建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这里的“反本开新”该如何理解,如何做到呢?

李文堂:“反本开新”是我这几年一直在强调的一种文化重建的理念。实际上文化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通常来说一种新文化的诞生,跟“反本”是有关系的。我们经常说西方文化是缺乏连续性的,但是今天的历史学家也越来越强调西方文化也有它的连续性,有一个“反本”的过程。例如文艺复兴就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当中汲取养分,产生了新的文化创造力。像德国的黑格尔等一些人都非常强调把古希腊看作是他们的文化家园。即便是现代的一些文化,包括现代性的很多东西,实际上也是通过回归到传统当中,从传统当中来获得一种力量。比如说自然法的思想,有很多也是从传统的自然法思想当中获得启发,结合创新发展处现代性的理念。所以直到今天,西方的思想会不断地追溯到古希腊或者是希伯来这个“根”上,来重新反思现在。西方的很多思潮也是从古典思想获得新的启发。

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孔子的时代,对周有一个提法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孔子的思想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总结,所以《礼记·中庸》中有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的“祖述”,并不是真的没有新的创造,但是他从古代的思想重新的整理,从六经等古典的文化的重新梳理当中,总结提炼出他的思想,即“仁爱”的思想。唐宋时期中国人面对印度佛教文化冲击,学习佛教思想之后再一次回归传统,构建道统,打造《四书》,实现儒家文化更新。晚清以来,中国文化遭受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遭受多次文化的革命之后,再一次呼唤文化重建,需要我们反本开新。我们在学习西方文明之后,还是要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上来重建,立足于根,让我们的根重新发新芽、抽新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本开新是价值重建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就是说,现在在我们要走向一个反本开新的文化融合时代了!明清时期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带到中国,然后将中国儒家经典翻译到国外去,这是很好的文化交流时代,但晚清之后走向了文化冲突的时代,而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应当走向文明深度交流与文化的融合时代。今天我们要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中外文化融合,就需要新一轮的“反本开新”。

有很多思想家提出西方现代性中存在很多问题,他们试图重新回到古希腊的古典文明当中,回到“根”上,寻找现代文明的一个未来、一个前景,那么我们也是需要这样的回溯的。我们在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要克服西方现代文明的缺点,要回到文明的根上来重建。习总书记提出要“融通中西”,就是在强调当我们从西方大量引入科学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与我们自身的文明有一个很好的融合,切忌两家各说各话。注重兼容并蓄的同时,必须要抓住“根”在哪里,根还是我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即是“反本”,而后才能开新,这个“新”就是我们近现代以来向外来文化学习创新的过程。如果没有自身的根,那么这个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拿来主义”的东西今天已经不适用了,现在更加追求的是创新,那么光是“拿来”是不够的,“拿来”之后还要种植到我们的土壤上来发新芽、抽新枝才行。

记者: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您认为该如何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李文堂:习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观点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他还表达了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优秀价值观的一种自觉和自信,认为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存在着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这也就是肯定我们自身的文化并不只是、过去了的东西,而是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依然可以通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伸到现代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基础的部分。那么我们现在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这24个字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些词汇和概念上,光是几个概念是没用的,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这24个字背后要有一个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的支撑与涵养。如果不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结果便会脱离群众。

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有很多内容,也是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加之自我创新,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产生的。比如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学习了西方文化,然后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创造形成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根基性的东西。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就开始强调并运用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包括毛泽东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提出要多用传统孔孟、范仲淹等士大夫的思想来诠释共产党员的修养。可以看出这时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与实践思想形成了融合。所以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首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来建构,否则就是没有根基,就会停留在一些空壳性的概念当中。问题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或者充满历史虚无主义的偏见,或者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在反本开新方面,既缺乏态度也缺乏能力,因而有意无意地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导致今日文脉不续,斯文不再。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中华文明   价值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