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户籍制度改革(3)

二、城镇化的双重失衡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一)不同规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衡

我国的城市规模与行政级别高度相关,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往往人口规模越大。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严格依照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行政层级运作的城市体系下,行政级别较高的大城市“监督指导”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大城市享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和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容易得到交通方面的便利和政策方面的照顾,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体制造成了我国不同行政级别城市各项发展指标的巨大差异,也就是不同规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衡(如下页表l所示)。

在经济发展方面,人均GDP指标代表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非农产业比重、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代表产业结构演进程度;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代表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水平情况;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则代表着人民生活水平。从表1中各项相关指标来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小城市,大城市居民相对小城市居民享有更高的因城市经济发达而带来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在市场化和开放程度方面,就业的非国有化率代表城市的就业市场化程度;私营个体企业从业人数代表体制外劳动力市场规模;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代表城市经济的外向型程度;国际互联网用户覆盖率则代表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便捷程度。从表1中各项相关指标来看,大城市的市场化和开放程度要明显高于小城市,大城市居民相对小城市居民更容易通过市场化手段获取就业机会,以及更为便捷地获取外部信息。

在市政建设方面,每万人拥有出租车、公交车数量,以及城市道路面积指标代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代表城市的生活环境;居民用气、用水及生活垃圾处理率指标代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从表1中各项相关指标来看,大城市的市政建设水平要明显高于小城市,大城市居民相对小城市居民享有更高的出行便利程度和居住舒适度。

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方面,每百名中学生教师数代表教育发展水平;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代表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代表城市的科学文化普及情况;每万人影剧院数量代表城市的休闲娱乐行业发展水平。从表1中各项相关指标来看,大城市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小城市,大城市居民相对小城市居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

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户籍制度改革

表l 2010年不同规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情况

说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开放程度、市政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指标为各类城市的平均值,优质社会资源分布指标为各类城市的加总值。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教育部网站、卫计委网站、国资委网站相关数据整理。

在优质社会资源分布方面,“211”工程高校数代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三级甲等”医院数量代表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水平;中央企业总部数则代表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从表l中各项相关指标来看,大城市在优质社会资源分布方面明显优于小城市,大城市居民相对小城市居民更为接近优质社会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取其衍生出的各种获利机会和发展机遇。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户籍制度   城镇化   城市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