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村庄,特别是我在河南省新密市农村看到的那种有几千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居民区,在我心中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疑问。这些疑问包括:如何为居民提供充分的水、电供应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为这种稠密的人口提供健康和教育服务(比较简便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原有的服务,而不是另建新的服务体系)。但是,所有这些都需要大笔资金。尽管来自最高层的决策都承诺提供这些资金,但是资金来源的保证仍不明朗,而且潜在的腐败似乎是很明显的。
假设这些问题都得到了重视,那么新的大大小小的村庄仍旧面临着治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新村庄中农民的就业渠道和收入从哪里来,还有他们未来的生活将日益市场化,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将影响到他们的个人生活和集体的生活等问题。
从就业方面来说,新的村庄只能为有限的居民提供保安和传统商业如餐馆和商店服务员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居民还是要从事田间的农业劳动,尽管这种劳动可能是与大规模的农业企业相联系的(规模农业所使用的劳动力远远低于现在农民耕种承包地所使用的劳力,也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例如在美国,这种劳动通常收入较低而且是季节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中一定数量的劳动人口会继续到城里去务工,除非这些人口密集新村就地处城市近郊(例如笔者在河南省新密市郊区看到那种规模巨大的新村),组建的新村成为能够获取较高收入的城市化过程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那么,没有充分就业机会的新村中的农民到城市务工后,会否侵占城市人口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如果没有,那么这些城市近郊的农村新村就将变成农村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家人白天在城里工作,晚上的休息之地。这是否就是农村下一代成为城里人的模式?
充分就业与新村庄里的农民收入多少密切相关。一些农民的收入来自将自己的承包地租给外面的企业。但是,这里仍旧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流转的决定对此有何影响?这种土地流转合同的谈判是与农民个人谈还是同集体谈?谈判的双方具有平等的知识和技巧吗?抑或农民一方具有明显的劣势?这些因素肯定会影响农民的收入总额和收入的形式,例如影响土地的固定费用和收入的百分比。如果农民作为一个集团能够得到大笔的收入,这种在农村得到的收入就只能是来自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不会来自他们的农业产出和劳动。美国的相关经验也证明,美国农业的收入也不是依靠低成本和移民的廉价农业劳动力获得的。这种收入(不论其性质如何)与农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收入,以及根据合同在新的农场里打工获得的收入一起,能够买得起他们在新村里的新房,以及满足他们今后生活的需要吗?
这种生活、土地使用和就业模式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新村中居民行为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变得不那么自给自足,更多地到市场去购买各种物品,包括食品、水、垃圾处理等。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收入购买现在市场化的需要?在新的村庄内有没有足够的商业服务需求?如果没有,会不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而使服务减少,然后就业减少又进一步导致需求减少的恶性循环?这会不会导致贫困的发展,甚至是影响到住房建造计划?例如,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许多城市的政府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建造了大量的高层居民楼来改善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但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原住民的)低教育水平;差的学校(美国中小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产税);高失业率(由于很多最初的居民是失业者,很多职业是具有人文联系的,除了教育,像技巧和经验是需要代代传承的);种族问题(大部分的居民是有色人种),使得这些居民区日益成为社会和经济问题高发的贫穷地区,在这些地区毒品泛滥、犯罪率高、中小学质量差、高失业率代代相传等等。到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2000年后,许多这些居民区被认为是失败的,并被拆毁。
如果村民们搬出老的村庄到新的村庄集中居住,原来的村庄怎么办?原来的村委会和村庄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原来的村庄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将被取消?
如果原来的村庄继续存在,但村里的土地被流转出去了,原来的村委会将管理什么?特别是原来的村民现在已经与其他村的村民混合居住了,村委会如何对距离较远的原来的村庄进行管理?村委会如何对承租了村里土地的农业企业产生影响?特别是如果一家企业承租了不同村庄的土地。简而言之,在离开具体的村庄后,村民自治看上去将治理什么呢?
如果原来的村庄和原来的治理结构都消失了,什么可以替代它们?在新的更大村庄里会有一些新的自治组织吗?如果有,它是如何构成的?它也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吗?如果是,它们是在什么规则下和由什么人选举的呢?这些新的自治组织能够对居住在新的更大村庄的来自不同行政村的居民,在土地、学校、健康等问题,以及道路和交通问题上,进行有效的管理吗?
从更广的角度看,一些省份的新农村建设例如河南省,至少是与农业的工业化运动相联系的。随着农民搬入集中居住的新村,他们老旧分散的住房被推倒,增加了大量的可耕地。然后大片土地通过签订合同被出租给了来自外部的企业,这些企业转而为农民提供一些付薪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增加了在农村不同道路上的某些形式的交通运输,如摩托车、小型货运卡车甚至农村客运班车。这样做尽管效果明显,也还是存在与农业工业化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与生态相关的。例如,大量使用化肥、转基因品种(这两者作用于动物和植物产品后,都具有与传统更自然的动物和植物产品不同的质地和口味)后的流向、污染和废物处理,与将农民迁出土地、农村地区经济两极分化一起,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的三个社会和经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