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王京生:文化才是经营城市的核心要义(3)

2

把握好城市文化运营的关键期

我们知道,城市文化运营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组成居民的主观推动,形成一种从外到内的要求和压力。首先,城市广大的移民部落,到城市中来除了工作以外,还需要文化。这是内部的要求。其次,从外部来看,判断城市文化的发展前景,主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成为文化中心城市,辐射和引领其他非中心城市,这里的中心是从文化意义上讲的。也就是说,如果城市只有经济的功能,是不可能成为中心城市的。因此,城市不仅仅要有经济的附加能力,还要有文化的附加能力。

第二,准确把握好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期。犹如一个人的成长有其关键期一样,一座城市也有其发展的关键期。这在国内外的中心城市形成史上都有充足的例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纽约。1783年纽约脱离英国,随即发展成北美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乔志·兰科维奇在《纽约简史》中指出,英国人离开之后的30多年,纽约突破了发展围墙,“虽然尚未准备好挑战波士顿在文化上的首要地位,但纽约确实已在好几个精神生活领域称雄”,纽约“成为美国印刷及出版业中心”;“到19世纪20年代中期,纽约市已同时超过波士顿和费城而成为全国文学之都”;“1815年,其为居民和来访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戏剧与通俗文艺节目已举世瞩目”;“美国的主导舞台表演家、歌唱家和舞蹈家,全都被吸引到纽约,在那里可以一举成名”;“到1825年,全国许多杰出的画家已移居纽约,纽约的创新文化基础也正是在这30多年间牢固地生成”;“至1830年,曼哈顿在商业、工业及金融业方面都已名列第一,此后又在1860年之前的30年间取得文化艺术上的主宰地位”。

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创作和变化赋予纽约无穷的活力,由此形成了纽约有活力的、开放性的城市文化,但从城市文化运营的角度,纽约文化的这种突破,无疑是抓住了英国人离开后处在“文化真空”的发展关键期,最终奠定了其大众化、民间化、生活化、实践化和自由多样的新文化特色。纽约的文化崛起,打破了人们认为“美国是文化沙漠”的固有观念,正在于其抓住了文化蝶变重生的关键期。

能否抓住关键期,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和气象,决定了这座城市未来的文化在这个国家和世界上的地位。历史上的这些开放城市,充满着活力,在那个时代造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它们所植入城市的文化因素,犹如城市持续发展的健康基因一样,具有长期的影响。

21世纪相交的深圳,也抓住了城市发展的关键期。上世纪8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安分”的移民们,在深圳经济特区这片南国热土上敢拼敢闯,超越各地移民之间原初的文化差异,融合生成了属于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风貌。“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就是深圳的文化。经过30多年发展,深圳的城市品质正走向成熟,并将逐渐定型。现在就是要在它没有完全定型之际,给它植入优秀的文化基因和胚胎,使它在定型后显得特别优秀,如果等它定型以后再植入这些基因和胚胎,可能就不会产生多大作用了。这有点类似生物学上的“转基因”,我们或可形象地称之为“文化转基因”。因此,现在深圳正处在城市文化发展新的关键期。可以说,这个关键期,也正是城市文化运营为什么成为深圳的一种自觉行为的客观形势和基本依据。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人民日报   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