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季乃礼:民族危机与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更替(5)

文化上的自强之路仍然漫长

民族自强,作为我们百年的追求,至今仍然有许多目标没有实现。我们虽然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强国梦、自强梦仍然是我们这一代所追求的。追求强国的过程中,经济和军事的自强是基础,文化上的自强是根本。单纯追求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而政治思想、观点以及政治制度没有变化,必然会影响前者改革的成果,甚至导致失败。如果拿共产党倡导的政治思想与其他诸流派的政治思想相比,会发现:共产党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改造最为彻底,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文化上的自强,尤其是政治思想上的自强是最难实现的。对照几代领导人对强国的追求可以看出,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实现了富国梦,但政治文化上自强的实现仍然有一段距离。中国现有的政治思想研究者存在两大极端:

一是盲目固守旧有的思想,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无法获得世界的认同;另一个极端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盲目崇拜,张口闭口西方,失去了自我。简言之,我们缺少一套让世界认可的话语体系。譬如拉美国家学者针对他们本身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依附体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没有学者对此作做出有影响的归纳、总结,并进而指出未来的方向。

政治文化上的差距不但体现在与世界的比较上,而且体现在与传统社会的比较上。传统社会中,少数民族政权主动接受了以儒家为主流的政治文化。但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的政治文化分歧严重。除了我们没有建立起让人认可的政治话语体系,对自己的政治文化不自信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治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系的脱节,中华民族文化与各个民族的亚文化没有实现很好对接。

这种脱节一方面在于各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各个民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另一方面在于思想本身,我们没有像儒家那样把思想寓于实践之中,党倡导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但许多干部并没有用这种精神对待民众和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体系的构建中,也没有注意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譬如许多少数民族信仰佛教、伊斯兰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爱护是他们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关注到公平、正义,但对“爱”的关注不足。

因此,文化上自强之路仍旧漫长。如何构建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呢?首先要立足于现有的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思想,实现了民族独立,证明了其政治思想的伟大性、正确性,未来之路的建设必须立足于现有政治文化。当然,要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由于对思想的盲目自信,从而导致了严重性的后果。譬如,解放初期的思想改造,反右运动、文革的悲剧皆是这方面的体现。这些悲剧产生的另一个因素在于民主的不发达和王权主义的残留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受客观条件所限,思想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在民族自强上,却忽略了对其他政治价值的关照。譬如,民主的观念尽管曾经被提出,但是一度沦为民族自强的工具。王权主义的思想在部分官员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独断专权,高高凌驾于组织和百姓之上,个人的意志左右国家的命运。因此,对现有政治文化的发展必须首先涤除王权主义的残留,消极特权意识、官本位意识。其次在于对欧美政治文化的吸收。我们需要关注其他政治文化的先进部分,吸收改造为己所用。譬如欧美思想家提出的协商民主的观念、权力的监督、以及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等等。对这些先进文化的吸收也是与世界交流,获得认同的重要手段。再次在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照,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以期实现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对接。

【注释】

①刘泽华:“王权主义概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31页。

②[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2年,第61页。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