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季乃礼:民族危机与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更替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季乃礼

【摘要】君主的轮换、朝代的更替,甚至是典则的改变都不足以引起中华民族的危机,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上的危机。文化比较所体现出的优势是民族危机最后的解决之道,但是近现代来,与外国列强的比较中,中华民族全面落后。如何拯救民族危机,成为近现代以来所有政治思想家的主导思想。思想的演变过程伴随解决民族危机的过程,最终共产党提出的拯救方案,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关键词】民族危机 政治危机 政治思想 民族自强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问题的提出

中国政治思想史演变的规律是什么?萧公权将政治思想史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封建天下、专治天下以及近代国家。其划分依据实际是政治制度,而非政治思想本身。刘泽华根据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出:“在观念上,王权主义是整个思想文化的核心。各种思想,如果不是全部,至少是大部,其归宿基本都是王权主义。”①具体来说,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墨家、法家,都是主张王权主义的。汉代以后,儒家实现了独尊,但是王权主义的思想主旨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只是王权主义论证方式的改变。

但是近代以来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否还是王权主义?如果是,王权主义是否有所变化;如果不是,近代以来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要想回答此,就必须分析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换言之,中国所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鸦片战争以前的社会是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转变过程,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会发现有两大转变:一是政权组织形式的转变,由君主专制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制,进而变为社会主义;二是民族地位的转变,由“华夷之辨”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转变到遭受压迫、屈辱,直到民族独立。可以说,政权如何组织、民族如何实现独立成为近代以来各个思想家思考的主题。在政治危机中,典则的危机和民族的危机,哪一种危机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典则的危机和民族的危机对王权主义的思想是否有冲击,冲击之后的王权主义又是如何变化的?

简单来说,典则的危机在于以前没有遇到无“君主”的社会,因此也没有无“君主”的国家设计方案;而民族的危机在于传统解决民族危机的机制失灵。两种危机中,民族的危机占据主导地位,民族的危机导致了“君主”体制的危机。“君主”体制的消亡,王权主义的幽灵有所削弱,但并没有随之消失。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