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中国模式”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发展模式,不谋求对外“出口”,这是确定的。
“中国模式”的使用权属于中国,中国从未希冀以中国模式统治世界。因为中国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是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发展模式,不管任何时候,中国模式对外不推广、不输出。各个国家都应当探索和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27](P318)中国不谋求“出口”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能否成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其他发展中大国,如印度——的参照模式,取决于这些历史和地理的特性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现。中国人明白这点,因此他们并没有把自己设想为一个能被效仿的模式。”[28](P19)中国领导层在中国模式问题上保持了鲜明的理性,所谓中国“将‘出口’中国模式上升为某种对外战略”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国际上有关“北京共识”终将取代“华盛顿共识”的讨论源起于西方②,而非中国。
当然,我们强调“中国模式”的个性,意在表明“中国模式”不能简单复制,但并不意味着否定“中国模式”本身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模式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正如雷默所说:“当我们说中国模式可以被其他国家所效仿时,我们必须分外谨慎。我说的可以为别国效仿,并非指中国的经济或政治模式可以被别国复制,我的意思是,中国的创新及按照自身特点和想法寻求发展的模式,值得其他国家仿效。这一点对于任何国家都至关重要,而且也唯有如此别无他途。”[29]事实上,关于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早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其七,“中国模式”是和平崛起的模式,不会走国强必霸的发展之路,这也是确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与西方大国崛起的道路完全不同。近代以来,世界一直处于霸权主义的淫威统治之下。16世纪,两个小国西班牙、葡萄牙瓜分了世界,建立了海洋霸权;17世纪,世界霸主的地位被另一个小国荷兰取而代之,17世纪也被称为“荷兰的世纪”;18和19世纪是英、法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纪,最后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主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日相继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回报世界的是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是美苏争霸的世纪,以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而告终。西方部分学者根据16世纪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得出结论说,中国也将无法摆脱“国强必霸”的怪圈,中国的崛起必将重塑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并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他们认为,中国模式与西方世界所倡导的价值观具有不可调和的根本性冲突;中国模式处于美国模式的绝对对立面,中国模式的“流行”势将损害美国的战略利益,颠覆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西方学者的担心不能说没有理由,毕竟这是西方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给他们的“启示”。但以此推论中国,却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这种经验主义还是选择性的经验主义,即只选择了西方的经验,而回避了中国的经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早已向全世界宣示。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17](P301)日本知名政治家绪方靖夫指出:“中国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政治方针……高高地举起‘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旗帜……中国走的是通过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既是一条在与资本主义并存、竞争当中寻找到的道路,也是一条新的‘和平振兴’的道路。”[30]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发展了也永远不称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