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陈曙光:中国模式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

——兼评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模式”观

 二、中国模式的确定性

“中国模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有其自身的确定性。所谓确定性,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确定不移的品质和内涵。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指“中国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确定不移的内容、品格、性质和特征,“中国模式”的发明权、所有权、使用权属于中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

其一,“中国模式”有自身独特的内容,不是漂浮的、摇摆的、虚化的,这是确定的。

“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

西方学者尽管对“中国模式”的内容概括不一,但无疑都认为“中国模式”不是一个虚化的概念。英国学者马丁·雅克2010年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指出,现代化模式绝非只有一种,西方的现代化绝非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中国模式也是一种现代化模式,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内容,它不属于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英国学者肖恩·布雷斯林认为,“中国模式”的内容,或许应该从“中国不是什么”和“不代表什么”这个角度来思考,“它不是一种大爆炸式的改革,也不是休克疗法;它不是一种经济自由化必然带来民主化的过程;它不是放弃国家对关键部门的控制;它不是全面的自由化或新自由主义化;它不是西方式的行动方式;它不是遵循某种模式或处方;它不是让别人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13]

其二,“中国模式”是唯一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这是确定的。

封闭僵化的老路不适合中国。中国模式与高度集中、封闭僵化的苏联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历史证明,苏联模式不适合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什么都学习俄国,当成教条,结果是大失败,把白区搞掉几乎百分之百,根据地和红军搞掉百分之九十,使革命的胜利推迟了好些年”。[14](P79)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结果带来很多问题。”[15](P261)俄罗斯经济学家克洛茨沃格提醒说:“中国过去在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现在,我建议中国同志继续‘以俄为师’,只是我们这次不是胜利者,而是失败者。俄罗斯的改革彻底失败了。莫斯科是北京的一面镜子。”[16]

改旗易帜的邪路不适合中国。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广为播种,却并没有开出胜利之花,结出胜利之果,西方模式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一些国家服下新自由主义的药方之后并没有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不是“休克”就是跌入“陷阱”。中国不能轻信西方人的药方,误入经济停滞、政治动荡、社会倒退、生活下降的不归之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不能搞全盘苏化,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步“苏东”的后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固守苏联模式,也没有削足适履滑向西方模式,而是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道路自信。

其三,“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自己奋力开创的,不是舶来品,这是确定的。

“中国模式”的发明权、所有权属于中国人民。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老祖宗没有给出现成的方案,只能靠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毛泽东曾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17](P5)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开创出来的,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它不是苏联模式的衍生品,也不是西方模式的当代翻版,更不是华盛顿智库的一帮人坐在大楼内凭空杜撰出来的。中国模式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正如俄罗斯科学院季塔连科院士所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堪称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18]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转型视为全盘复制西方模式,而西方模式所依赖的“中介”——国家的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等等——则在他们的视野之外。因此,西方模式在他们复制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几乎无一幸免地沦为“依附”于别国的“香蕉共和国”,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在转型的过程中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有益因素,但没有全盘复制他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核心要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陈曙光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学术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