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当前大学生村官选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选派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但从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校和各级党政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大学生职前、职后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选派 大学生村官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决策。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既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也有利于帮助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给农村带来活力,注入新鲜血液,还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党政后备人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工作。

“大学生村官”叫“官”却不是“官”,他们身处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近年来,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不但备受高校重视,如很多高校开始注意对大学生进行在校期间的职前教育引导,同时也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如加强选拔和入职后的培训。这些都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创造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使得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如此,在大学生村官的现实工作中,还是暴露出一些直接影响村官履职的问题,而且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背离党的决策初衷。

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不”,即不准、不牢、不够、不快、不周五方面。

定位不准。大学生村官从“校门”踏进“农门”,从学生到干部,面临着诸多转变,尤其是角色的转变。在笔者调查过的5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的22人,担任村主任助理的28人。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

一是把自己视为一般群众,带头意识不强。很多群众反映,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主动性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工作难以打开局面。有的甚至认为,“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就行了”。

二是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说的多干的少。有的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不愿意与群众沟通,发文件多抓落实少,搞宣传多办实事少。而更多地是做政策的“传声筒”和文件的“二传手”,没有干大事、办实事的想法和精神,缺少办好事、解难事的体验。

三是把自己视为“特殊群体”,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非官非民”,说不好以后是什么情况,具体做什么,不确定的事情很多,导致其主动融入的愿望不够强,主观上就把自己孤立为“特殊群体”,没有既来之则安之的精神。由于定位不准,以至于在开展工作时不用心、不尽力,更难以有所作为。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村官   对策   大学生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