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社会多元化转型背景下公民道德共识的构建(3)

构建道德共识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能够凝聚人心,能够吸引异质文化,并具广泛的影响力,这依靠的是国家的文化和精神,也就是文化软实力。在现代社会,文化软实力也是一种不亚于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它能够衡量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程度。而一个社会的道德共识体现着这个国家公民的的生存状态与整体风貌,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国家凝聚力之所在,它反映着国家在精神文明上的发展与进步,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却让我们在道德上常常感到疑惑,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的开放以及多种价值观念的进入,在精神上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这些多元价值观念在同一社会中不断地碰撞,使得社会道德价值观不断产生新的分歧与释义,这让我们处于一种道德模糊状态。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道德共识建设,而且要将其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建设社会道德共识并不是不允许多元价值观念存在,而是在差异中能求得共存,在多元观念中构建主导价值,从而形成我国公民在道德层面上的共识,这样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各方才有了协调共存的可能,社会矛盾冲突才有了化解的平台。道德共识的建立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团结、稳定的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公民道德共识的构建途径

以集体主义为价值指引。社会道德共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而其构建应该有一定的价值指引,而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道德共识的构建中应该起到导向的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集体的产生,人作为群居动物,最初是生活在以血缘为连接的群体关系中,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出现,人逐渐脱离了血缘的依赖性而获得独立性,这些独立的个体的组合才形成了“集体”,集体与群体都是由个体组成,也都有着共同的利益,但集体区别于群体就在于在集体之中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立性。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最大特点便是集体与个体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的,集体主义在实质上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集体主义也是为了社会个体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集体利益优先原则,也就是维护了个体的根本利益,并保证了个体正当利益获得。辩证统一是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描述,集体利益的实现是个体利益实现的基础,集体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益的实现,而个体也不断为集体利益注入新的内容。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除了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上坚持互动统一之外,它还坚持集体义务与个体义务的双向统一。与权利相对的义务也属于道德范畴,是人的道德意识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应当”的理解和接受。而个体的义务则是由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所决定的,因此,个体在现代社会的义务主要是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下的道德规范所决定的。集体主义原则所规定的这种义务具有双向互动性,这不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义务的双向性,还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义务双向互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有义务保护个体的利益不受侵害,不能以集体利益为借口去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集体有义务去维护和尊重个人利益,同时,个体也不能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他有满足集体利益的义务。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统一集体与个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辩证过程中,体现了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它在实现集体共同利益与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体利益价值、社会尊严与发展自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共识应该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价值指引。选择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共识构建的指引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不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文化都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是无条件为集体利益牺牲的,这使得个体对集体、国家利益形成一种无奈的服从和冷漠的态度,抑制了个体个性的发展。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个性发展,国家开始重视个体利益的保护,原本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随着多元文化的进入,社会道德开始朝着自由、多元以及利己方向发展,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道德倾向。传统的集体主义至上的道德观念制约了人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又带来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分化与滑坡,因而必须寻求一种能够在多元价值观念中指引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全新价值指引,这便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道德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从表面上看马克思主义作家并没有明确提出有关道德共识的理论,但其中的有关道德文化理论对于构建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共识却有着指导作用。

从唯物论来看,人的社会性生产实践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个过程也催生了思想、认识等上层建筑,因此人的实践活动就不仅仅是体现了人的物质追求,它也关系到人类的精神道德层面,因而按照唯物史观的立场,生产实践也就有了道德的价值意蕴,也就是说社会的道德共识建设与社会生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也意味着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人类交往活动状况对社会的道德共识构建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共识   公民   道德   背景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