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需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判断
我们认为,可以给出马克思主义四层面的新定义。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
既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发展和创新,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判断自然也可以发展和创新。譬如,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基础上,作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具有垄断性、腐朽性或寄生性、垂死性或过渡性的重要理论判断;列宁还作出帝国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判断;毛泽东作出解放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两半社会”,可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理论判断;邓小平作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判断。此外,中外马克思主义学术界依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和研究的深化,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也提出过许多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判断。下面,我们具体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几个重要的理论判断。
其一,邓小平发展性地作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新判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这一理论判断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基础;第二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经济制度保障;第三层“共同富裕”是经济目标。这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统一体。但有人以为邓小平在这里没有提到公有制和私有制,就是不要公有制及其主体了,这是对邓小平思想的严重歪曲。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搞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两个密切相联的根本原则。
其二,江泽民发展性地作出“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判断。他说:“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6]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一阶级性质决定了“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而“三个代表”又反映和体现了党的性质。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要通过建立和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来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了我们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这些代表的内涵同时又反映和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可见,“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有人认为是私有制代表先进生产力,是美国好莱坞的主要影视作品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民党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极其错误的。
其三,胡锦涛发展性地作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判断。他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要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表述。其中包括一系列内涵,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必须是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相结合;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形成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其四,习近平发展性地作出关于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判断。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7]中国梦的理论判断具有历史继承性:一方面,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的复兴之梦,它今天被总结和概括,但却诞生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另一方面,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这个梦想只有在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指导下,才能逐步转化为现实。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误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两者不能割裂开来。现在提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理论判断,采用一种新词来生动通俗地加以表达有益于在国际层面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模式的传播和沟通。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普遍存在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质疑,表明了我国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客观地看,经过建国60多年来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实情况也表明,有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贫富差距、腐败问题、生态问题等。如果解决不好,会直接削弱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应当说,有关中国梦的理论判断,既与当前国内外的深刻背景有关,又和我国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关。要消除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误区并调动国内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发展,只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凝聚改革发展共识。中国梦理论判断所包含的“两个百年”目标,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解答,可以增强我国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