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张国祚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对话(4)

中美关系之辩:变“零和”为“正和”

约瑟夫·奈:不宣传才是最好的宣传。中国空洞的宣传方式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受众。您刚才说“可以听听更多的中国人说什么”。您认为都应该听哪些人的呢?

张国祚:“宣传”,对任何国家和政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只是内容和方法不同而已。美国总统选举造势,其实也是一种宣传。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有句名言:“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我们的宣传,确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内容和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但是,并非都是空洞的。如果美国人想真正了解中国,那么对中国左、中、右观点就都要了解,不要只对那些所谓持“亲西方”观点的学者感兴趣,我认为更应该接触了解所谓持“亲政府”观点的学者,了解他们对一些问题和现象究竟怎么看、怎么想,以及为什么那样看、那样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主流媒体的声音是最能代表中国政府观点、最能反映中国真实情况的。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也有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矛盾、分歧和误解。但是,只要我们能放弃冷战思维,心平气和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就不难消除误解、求同存异,实现和平、和谐、合作。只要抛弃政治偏见,两国人民其实都很可爱。

约瑟夫·奈:张先生《珍惜吧,我们有缘》这首诗有些像康德的哲学观点,我很赞同。我和你的对话很愉快。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如果忽视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愚蠢的。幸好,这些进步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有利的。软实力不必是一个国家获益而其他国家受损害的零和游戏。例如,如果中国和美国都更加相互吸引,双方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如果中国软实力的崛起降低了双方冲突的可能性,就是一个正和(互利)关系。

张国祚:确实,我也很愉快,我们确实可以成为朋友。这不是因为我们观点完全一致,而是因为我们可以坦诚交流。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知识界的名气也比较大,他写过《大趋势》、《亚洲大趋势》、《中国大趋势》等著作,前不久他和夫人又在四川搞调查研究,撰写出《成都模式》一书。他的观点未必都对,但由于他长期深入中国调查研究,所以他的著作既能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机制的优势有比较深刻独到的看法,有一般西方学者和记者所达不到的深度。欢迎约瑟夫·奈先生多来中国。如果能时间长一些,搞点深入调研,多看多听,我相信,以您的睿智,对中国一定会了解更深。我们中国人喜欢说“理解万岁”,中美两国只要能够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彼此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就会减少误判、深化合作、实现双赢。就会像您说的那样,中美关系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正和关系”。凭靠两国人民和政府的智慧,我们应该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约瑟夫   张国祚   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