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张国祚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对话(3)

硬实力与软实力之辩:强大不必令人恐惧

约瑟夫·奈:当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像中国一样快速增长时,会使邻国感到恐惧,但是,如果她的软实力也提升的话,就不大可能使邻国感到恐惧乃至于结盟反对。中国在人权方面、外交方面有些做法妨碍到了中国软实力的增强。2006年,中国纪念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借以为自己在印度洋的扩张提供说辞。但是,此举并未对印度产生软实力的影响,反而使印度产生了对中国海上扩张的担心和疑虑。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增强了软实力,但是,很快,由于国内对人权活动分子的镇压又削弱了这些软实力。中国获取软实力的努力受到国内政治审查制度的阻碍。一些观察家已经对中国软实力的潜在性增长表示了担忧。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否是个问题,取决于运用权力的方式。例如,如果中国在南中国海利用好软实力,而不是以武力威胁,就不会促使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中国;如果中国操纵亚洲政治,拒斥美国,这个战略就会造成摩擦。当然,如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态度,综合运用软实力和硬实力,将会有积极的贡献。

张国祚:国际上对中国这些年来的民主、人权、内政、外交状况评价不一。有不少公正、客观、正面的评价,也有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难免有误解。2006年中国纪念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弘扬中国扩大开放、增进国际友谊的历史传统,与所谓海洋扩张毫不相关。如果说印度因此产生担心和疑虑,未免有点太过牵强。近100多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坚船利炮畅行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不知印度是否担心和疑虑过,怎么中国一次和平航海纪念却会引起担心和疑虑,岂非咄咄怪事!至于南中国海问题,1974年以前,全世界19个主要国家出版的36种地图都认同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划界,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只是当那里被探明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以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才提出领海要求。尽管如此,中国虽然强调主权在我,但还是主张和平对话、平等协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南海周边个别国家就试图借重美国的力量来制衡中国,而制造一波波紧张事态。亚洲很大,太平洋更大,完全可以为中国和美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对抗。中国既没有那种能力更没有那种意图操纵亚洲、拒斥美国。所谓“利益攸关”,从来不是跳独舞,而是跳交谊舞和集体舞,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都要“采取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态度”,而不仅仅只对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约瑟夫   张国祚   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