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汪玉凯:有效市场呼唤有为政府(3)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解析政府不作为

简政放权要“管放平衡”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决定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履行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这个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

汪玉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等于不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是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要围绕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来推进简政放权。

具体来讲,比如说我们构建有为的政府,首先政府一定要简政放权。本届政府上任时,国务院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在一年任期内,国务院拿掉了416项,也就是远远超额完成任务。政府要简政放权,首先要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的干预问题。第二,简政放权后不能一简了之,要坚持“管放平衡”,权力下放后不能造成权力真空,该政府承担责任的还是要承担。只有实现“管放平衡”,才能既激发市场活力,又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如何“管放平衡”呢?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关注“放”,但是放下去之后如何进一步监管,对这个方面的关注还不够,所以在短期内出现某些混乱。“放”了以后,要找到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既不影响社会活力、市场活力,还要实现政府有效的监管,这对政府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太平官”心态是典型不作为

记者:4月29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一篇调查,报道了四川合江为了避免发生翻船事故,在高速公路通车同时发了一道禁航令,全县沿江所有地域都禁止渡船,使老百姓怨气很大。这种当“太平官”的心态,与党中央对干部要敢于担当的要求明显不符。应怎么看待?

汪玉凯:四川合江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当太平官“不作为”的案例。那些官员认为只要不搞船渡就不会发生死亡事故,就不会受到处分。老百姓跑远路,就走去吧。这是他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他站到人民利益的角度,就不会因噎废食。离开人民利益,过度考虑自己的得失、考虑自己的官位,不是一个官员应有的基本理念。

上述事例从倡导官员的担当责任来讲也是格格不入的。从目前来看,中国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期,社会矛盾比较尖锐。越在这种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官员敢于挺身而出,有担当意识和担当责任。这样才能够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过去我们有些官员是敢作为、敢担当的,但在这种敢担当、敢作为的后面,不可避免地会隐藏少数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政府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反对当太平官,要鼓励人们去有为、有担当。敢于担当的前提是要让公权力能够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通过构建制度笼子,管人管权管事,不要让权力失控、变成寻租的工具,这样才能让官员敢于担当的责任真正体现出来。

(敬奕步、蒋俊群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汪玉凯   政府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