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北大教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路径(4)

除了污染问题,我国城市地下水还面临严重超采。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北方地区地下水在总供水中的比例很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漏斗面积在6万~7万平方公里,浅层漏斗面积呈扩大趋势、浅层水位下降明显。华北平原东部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50 米,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 米。2010 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240 个,其中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15 个,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25 个。

我国城市废弃物产生量约2亿吨,200多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工业固废年产生量超20亿吨,年增10%,“十一五”期间工业固废总堆存量净增加70亿吨,累计堆存量达到110亿吨。工农业生物质废物产生量高达40亿吨左右。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有毒有害介质、微细粉尘、有机污染物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和生态危害。

生态文明城镇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行动

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可以总结为:一高(经济高品质增长)、二低(自然资源的低消耗,环境污染物的低排放)、三共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赢,生产、生活与生态共赢,政府利益、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共赢)。我们应正确认识GDP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需要的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关注GDP增长速率时,必须关注资源利用率及其环境影响。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维护整体自然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恢复水系河道的自然形态、建设具有雨洪调蓄功能的湿地系统、建立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建立开放空间系统与休闲体验网络。

生态城市发展的两大战略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先于建设用地规划进行生态规划,优先维护和恢复各种自然过程,维持整体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结合既有的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一套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规划方法和管理办法。

在具体的行动中,可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引导绿色健康生活、强化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城市绿色出行,创造健康实用的休憩设施等等。

比如城乡雨水收集工程模式。城区路面的雨水收集:将雨水集流管道分散设置,蓄水池置于绿地下,雨天集存,晴天利用,无需处理。雨水是微带酸性的天然水,经蓄水池碱性物质中和后,变为含少量矿物盐的软水。城市的主干道路比较宽阔,若在这些主干道旁的人行道下修建地下蓄水池,可以大量蓄存道路上产生的雨水径流。

建立“水银行”。把地面水和地下水统一起来调度管理,类似于银行存取款方式。例如,下雨时,将地表水引入地下“水银行”,污水厂处理过的再生水也可引入地下;当地表水不够时,从地下“水银行”调水使用。多建一些便于收集和渗水的坑、河或地面,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雨水很好地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非传统水源的收集与利用,包括雨水、经过处理的再生水等, 甚至包括有些气象学家提出的云层中的空中水。

大力开发“城市矿山”。从“城市矿产”与工业固废中回收利用的铜、铝、铅、锌再生有色金属可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4.3%,相当于降低对外依存度20~30个百分点。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有力保障,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生态文明的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瓶颈,还能促进经济增长。

韩天琪整理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