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现中国梦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既然提出了中国梦,并且以此引导中国道路、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个旗号,而是包含着具体操作性内容,而这些内容一定有先期解决和后续的工作。这里就认识问题和先期解决的问题作此分析。
在认识上,我们需要对两个具有深层影响和基础意义的问题作出判断,一个是今日中国只能走循序渐进的道路,不能再倡导激烈的颠覆性的革命,因为革命往往带来巨大代价。为什么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在起点上循环的历史?就是一次次革命摧毁了本来就有限的生产力,尤其是人才智力资源。另一个是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今日世界仍然是政党政治,特别是中国的国家意志仍然是通过党的意志来反映和实现。
所以作出上述两个基本判断,主要是为了引导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和逻辑,为提出下面阐述的四个着力点和突破口提供思想支持。
第一,重新诠释政治,以新政治观推进政治文明,为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政治和理论基础。虽然中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问题,但更大的挑战还是在政治和精神领域,这突出反映在几个方面:革命时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觉悟,在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后遇到挑战。一党执政及其与此相适应的体制制度,保证了政权的高度集中与对社会资源的强力调控,这是西方政党与政府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多元,这种优势遇到挑战。
所有挑战都是缘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怎样才能真正应对好挑战?首先是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一些人思想观念陈旧、僵化、保守,教条主义严重,全然不顾变化了的世界和中国社会,总想以不变应万变,动辄以条条框框套创新性思想观点和理论,这很难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强调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不能总是用“不可以”、“不允许”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正如习近平出访俄罗斯演讲时所说,不能人进了21世纪,脑袋仍然处于冷战思维。这批评的是别人,但也未必不启示我们一些人。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情况下,政治观必须发展和突破,这是一个关系到党是否先进,能否永续执政的重大命题。
新政治观内涵十分丰富,举例来看,政党和政府能力存在有限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约束权力和分解权力,而非无限扩大权力。平等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如果这个平等是人格和法律层面,可以实现且必须实现,如果是社会地位则很难实现,坚持实现就会重走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老路。能不能平衡利益,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找到价值感,而非继续维护“官本位”,导致社会失衡。怎样化解矛盾,保证社会实现利益平衡,很重要的是让各个领域和阶层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权益,即创造财富、创造文化、社会管理三个大的领域的人平等地实现利益和社会价值,还要让所有人都产生过程中的公平感。这涉及执政观念和执政权力运行的问题。
第二,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具有超越现有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保证中华民族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起引领作用。既然中国梦与美国梦都内含着核心价值观,那么保证自己胜出,就必须保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优越于人,否则只是强调特色,很难崛起于世界,更遑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更大贡献,进而赢得尊重。
这原本也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共产主义最具普世价值,“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没有剥削和压迫”,必定是人类的终极追求,既然是全人类的也就意味着具有普世价值。尤其是共产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起点和归宿,是力量之源,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我们绝不能矮化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应该产生一个较西方更先进的足以支撑中国梦圆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实现价值追求上的升华,保证拥有更加宽阔和富于永恒性的精神世界与精神大厦。不管是一个民族、一个政治集团,乃至一个人都需要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失衡的结果要么不能维持长久,要么发生蜕变。而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精神危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原有的精神世界已经打破或部分打破,新的精神系统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精神断裂或虚无。虽然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然而触及精神大厦却是一个敏感且艰难的重大命题,要建设更为坚实的精神大厦,就需要挖掘民族成长史上所有的精神因子。
第四,中国梦必须向个人接近,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的有效对接,让老百姓产生质感,找到实现的途径。这次习近平将以往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称作中国梦,目的之一应该是通过放飞梦想而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倡导中国梦,需要进行大量的从制度到内容的系统设计,让梦想紧贴每一个中国人。其中特别强调大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包括美国梦在内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即在不改变自己的梦想内容和空间的前提下,让远大、宏大梦想具体化、群众化,达成习近平所要求的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当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实现程度和步伐都直接体现在每个国民的生活之中,一种源自社会的中国力量才能形成。
当然,强调接近中国梦与大众的距离,也不能把中国梦庸俗化,即不能把人们的生活梦想、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简单画等号,虽然互为动因,但不等同,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凝聚共识和力量之梦,只有把这个定位确立好了,其才拥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有继续深化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