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公方彬: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比较(2)

中国的文化奠基于农耕或小农经济,这种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个体无法抵御自然的力量,必须依靠家族和乡里,再加上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保甲制等方式把人紧紧地拴在土地上,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一种较其他民族更深刻的人与土地、人与人的依存和依附关系得以形成。

第二,两种梦想存在着政治理论与政权结构的差异。奥巴马的美国梦奠基于天赋人权与契约关系,因为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领域,政党和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让渡,是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关系。为什么当年美国总统华盛顿提出“美国不需要政党”,缘于权力授受关系。事实上,美国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政党活动,只是大陆会议期间出现了分权与集权之争,形成两派,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美国梦突出于个体的价值实现,这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独立宣言》最突出的思想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又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所以,美国梦的前提是人必须享有自由,如美国参议员兰德·保罗所言:“自由一旦被剥夺,美国梦就会枯萎、死亡。”这种政治理念打着美国人的烙印,但更是整个西方政治思想的集成。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则是强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强调这个梦想实现后会惠及其中的每一个人,简言之,这个梦想是先国家后个人。或者说由国到家,由集体到个体。实际上这是一种源于农耕文明的家国关系,价值判断是“没有国便无所谓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认识到,是党拯救了人民,没有党和国家也便没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之初为什么出现了“大河有水小河满”,而非“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判断,就是缘于上述理论。中国梦的政治理论基础建筑于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被压迫者要获得解放,必须团结起来,甚至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两种梦想存在国家生存状态与发展阶段的差异。一个人没有饭吃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饭吃,有了饭吃后会生出许多事来,生出来的事主要反映于精神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升,各个社会基础上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深化。美国梦与中国梦都按照自己的方位和价值坐标前进。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价值基础也就是由个体而国家的逻辑关系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核心价值元素却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如,片面强调平等,让权力无法运行。再比如,天赋人权基础上的人格平等都是以民主和自由来支撑,但社会地位尤其经济地位平等却是无法做到的,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股同权同,股不同权不同,所以平等观被改变。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也一直处于发展中,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和家国概念源于小农经济和封建统治,到了近现代,之所以不断被强化,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备受外敌侵略,民众骨子里产生的非国家强大不足以抵御外辱;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在于把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而获得政权,所以反复强化的便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即后者依附于前者。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公方彬   中国梦   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