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样评价中国梦与美国梦
中国梦至少可以追溯到孙中山,他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富强梦,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1922年8月,他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他鲜明提出“振兴中华”,这成了所有爱国者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所有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动力之源。当然,最鲜明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因为不仅是旗帜,还廓清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及其力量之源。美国梦就是许多精英相继阐述而进入理性和大众层面。历史学家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提出:“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都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当然,中国人更为熟悉的还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
客观而又辩证地看,两种梦想其实并无高下和优劣之分,因为二者皆源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道路,或者说分别奠基于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与文明结晶,是各自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强调梦想中蕴含着核心价值,并且是这种核心价值支持下的观念外化,可以从一些思想观点中看出。马丁·路德·金就把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视为美国梦的生命力所在。他说:“我们可以争取到自由,因为在我们发出的要求呼声中,有着我们国家神圣的遗产和上帝的永恒意志。”中国梦更直接反映着中国的价值观,因为其中包括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同时特别强调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更为宽阔的视野和高度分析问题,两种国家梦的终极发展未必不是逐渐接近,甚至最终趋同。这有其内在动力。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下来者,也就是说今天的埃及人并不是古埃及人,今天的印度人也不是古印度人,而今天的中国人就是华夏文明一脉相承者。历史脉络的清晰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也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比如有时在接受新生事物和创造新生活上比较困难。而美国恰恰是一个新兴国家,其有最初对大英帝国文化的传承,更有借助各国移民而吸收了全世界的文明成果,再加上融汇后的改造,也便形成了具有更大包容与创造的美国文化。如此,中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学习包括美国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样,美国也需要借助和学习中国人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尽管其创造了较别人更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但也因此而自觉不自觉变得自负。这直接导致了美国领导世界领导力的快速下降。也就是美国人既然提出中美共治,那么向中国学习也就成为必然。
当然,更具本质意义的是人类拥有“共同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成果,让人类生生不息执著追求,而让我们认定“没有剥削和压迫”,“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即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判断同样能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诚然,美国乃至西方国家高度尊重私权,但是,我们更应当从中看到,尊重私权并不是让某一方面的人群私欲膨胀,而是让所有人都遵循法规制度,保证社会和谐有序,这就产生出大众共有的准则和价值取向,保证不会趋向极端个人主义。至于中国的先国后家的理念,更是深厚文化基础与现实政治制度的产物。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单个家庭不足以抗衡自然,于是形成强烈的依附心理,并且由依附宗族,进而依附国家。所以,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平衡点,这个平衡点要求乃至迫使两个方向上价值追求集中到一起来。
再以个人主义为例分析问题。美国梦的最重要的基石是个人主义,但同时有若干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相伴陪。同样,中国梦强调国家和民族,需要把国家和民族强盛与每个人的价值实现、幸福生活享有紧密结合,不因重国家、重集体而否定个体,我们的强盛之路可能走得更扎实。也就是说,两种梦想虽然起点不同,取向有差异,但发展到后来便趋同或一致,因为都要走到一个平衡点上来。
再从民主自由人权的发展过程分析问题,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比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标榜自己是多元社会,美国人认定自己的梦想奠基于多元,但走到今天,尤其站到世界文化和文明冲突的高度衡量,其必须承认自己存在局限,必须进一步推进多元包容。为什么美国、欧洲主导的近几场局部战争都未获得理想结果?原因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到无视人类发展规律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发展阶段,任何无视差异强行推行自己价值观的行为,哪怕你推广的是宇宙真理,也会因“水土不服”导致文明冲突,所以包容多元存在,让不同国家和民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至关重要。
我们也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和政府,而今一个“善于把党的主张化为国家意志”,把我们的价值观大大改变,让我们对权力的来源与性质有了新的认识,一个“把权力关到笼子里”,把我们引向人类共同认知和价值追求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