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街头政治”如何走出低度民主的“怪圈”

专访知名政治学者刘瑜

刘瑜,政治学者,作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著有《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等。

在乌克兰基辅,由先前的“反对派”主导的“街头政治”浪潮,终于酿成政权更迭,进而使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大博弈的焦点,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几乎与此同时,在泰国、土耳其、委内瑞拉、柬埔寨……出于各种诱因,但无一例外针对执政当局、执政者的游行示威活动风起云涌。只不过,因为影响力相对较小,暂时还不像乌克兰之变这样引人关注。

在许多人看来,“街头政治”似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那么,“街头政治”是否真的符合“民主规则”?能否将这些国家导向更好的“民主自由”?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在北京专访了知名政治学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

●《中国青年报》:近一段时间,包括泰国、土耳其、柬埔寨、委内瑞拉等国,还有更早些时候的埃及,都发生过针对执政当局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尤其是在乌克兰的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在谈论“街头政治”。那么,什么是“街头政治”?

刘瑜:所谓“街头政治”,按字面意思就是“发生在街头的政治”吧。但是民主体制下的“街头政治”和非民主体制下的“街头政治”是有所不同的。在有民主体制的国家,一般在其宪政框架内都会有“体制内”解决问题的渠道,即议会讨论、选举、违宪审查等。当这些“体制内”的渠道不能够或者不能及时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人民就可能会走上街头表达诉求,“街头政治”就出现了。而在非民主体制的国家,民意缺乏真正制度化的表达渠道,人们走上街头去表达民意、推翻暴政,就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这二者是两码事,必须作出区分。近期“街头政治”闹得比较凶的国家,像乌克兰和泰国,都是有基本民主框架的国家,所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街头政治”,主要还是指发生在民主体制下的“街头政治”,不应该和非民主体制下的街头政治混为一谈。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街头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