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国民皆中流”历史背后的日本社会阶层流动(4)

日本经验给予中国的借鉴意义

经济增长创造的各种社会资源和获得资源的机会应在各阶层中均等分配,应特别为社会下层创造社会流动的机会。在社会结构转型的今天,结构性阶层流动应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机制。日本在1950~1980年间的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65%,而美国在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72%。1920年,日本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经过从明治时代末期到大正时代中期(20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人口城市化高潮和始于1955年的第二次人口城市化高潮,到90年代末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到80%,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下降为20%,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正好颠倒过来。中国目前仍有近50% 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由于农业产业利润率的不断下降,必须在加大农业产业化的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是从日本的结构性阶层流动中得出的重要启示。50年代日本的产业化迎来朝鲜战争内需和世界性经济复苏等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日本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从农村涌入城市的日本年轻人口得以被强大的工业化浪潮所吸收,实现了全员就业。日本没有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进入城市的农民人口与市民之间没有任何身份差异,在城市社区和企业接受技术培训,逐步实现了职业和从业地位的上升流动。到70年代高速增长后期,农村地区已无可以再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人口,于是日本政府制定了“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鼓励城市的企业到农村地区设厂,利用兼业就业形式获得农村劳动力,而兼业化正是农民家庭收入在1971年超过城市工薪家庭收入的最主要原因。在民工荒的背景下,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出现制造业企业向农村劳动力密集地区转移的趋势,这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将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效应至关重要,它将有效调节资源分配结构。日本是个法治国家,所得税制度不仅健全,而且执行得十分严格。所得税对于缩小代际财富集中趋势,消除经济地位不平等的代际延续,促进机会均等,实现税收的代际公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中国目前出现的“富二代”问题实际上与中国税收制度失灵有直接关系。在世界上普遍开征遗产税的发达国家中, 日本开征遗产税的历史悠久,分遗产税制设计具有代表性。日本的继承税税率共分13个档次,从 10%一直到最高的 70%。中国需要加紧研究日本税制和征收管理办法,为开征遗产税准备条件,以促进社会的均等发展。

日本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高速经济增长刚刚起步的60年代初期,其社会保障政策是由国家制定并提供财政援助的,1990年以后将地方自治体市町村确定为向居民提供上门的福利服务和提供专门的福利设施服务的主体,从法律上确定了由最基层的地方自治体制定和实施符合当地实情的社会福利计划。中国目前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正朝着全民覆盖的方向迈进,但是包括教育、文化、卫生在内的公共服务还是以城市户籍人口为对象。虽然城市政府正逐步开放公共服务资源,但是由于为流动人口设定的门槛很高,大量进入城市常住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在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把为全体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建立稳定的生活基础作为最基本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为全体居住者提供教育文化等面向人格全面发展的公共服务。

高度关注社会开发。努力消除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地区差异,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日本在60年代初期制定的“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就将社会开发取代经济开发作为地域开发的主要内容,提出解决地区差距、向地方分散工业、解决人口过疏过密等社会问题。为了实现开创地方时代的目标,在全部国土范围内均衡配置劳动力和经济资源,提出了建立地方定居圈域,通过建设交通网络实现生活条件的均等化的具体构想,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当前,中国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而日本近代史上五次国土开发计划的理念与构想,将为中国的城乡一体规划、城乡一体经济、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注释】

①关于1985年日本产业化高速发展时期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趋向均等化发展的调查资料分析,参见[日]富永健一编:《日本的阶层结构》,1979年,东京大学出版会、[日]富永健一:《社会学讲义》,1995年,中央公论社;关于日本后高速增长时期阶层结构新动向的分析,参见[日]直井优,盛山和夫编:《现代日本的阶层结构:社会阶层的结构与过程》,1990年,东京大学出版会、[日]原纯辅,盛山和夫:《社会阶层—富裕社会中的不平等》,1999年,东京大学出版会;关于日本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特征分析,参见李国庆著:《日本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②参见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载于《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5期,第9页。

③[日]原纯辅,盛山和夫:《社会阶层—富裕社会中的不平等》,1999年,东京大学出版会,第28页。

④参见[日]橘木俊诏:《无缘社会的真相》,2011年,株式会社PHP研究所。

⑤参见[日]佐藤俊树:《不平等社会日本》,2000年,中央公论新社。

责编/边文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中流   日本   阶层   国民   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