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深层原因探析

基于现代性批判与跨学科视野下的解读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者的个案访谈和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既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完整的现代性”的大环境问题,也有大学自身的小气候问题。此外,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还与宗教文化自身的价值与传承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信仰 现代性 跨学科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特别是全球化和现代化运动浪潮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社会逐渐显现出了其自身的后发现代性。然而,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性虽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内生的,具有原发性,并且由于经历了文艺复兴、科学和技术革命、宗教改革、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启蒙运动等,表现出了“完整的现代性”特征,但对于中国来说,现代性则是舶来品,具有外生性。

中国在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地卷入现代性,到主动探索、建构现代性的过程,这使得中华民族的现代性,相对于西方国家和自身的文化传统呈现出了自身的独特特点—“不完整的现代性”。①在这一不完整的现代性展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如经济与文化、政治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不平衡等等,特别是人们对物质享乐与消费的不断追求,导致人们的生存境况愈加物化、异化。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不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信誉危机,而且突破伦理底线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定无法回避种种社会现象的干扰和影响,以至于生活在现代大学校园里的个体大学生被迫面临到了对个体的认同问题,受到了焦虑和恐慌的侵扰,遭遇到了知性化片面生存等问题。这些都促使着大学生寻求个体的精神支持、心理安慰,进而使得一些大学生选择了宗教信仰。立足于对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和开展相关的田野调查,综合运用方法论整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诠释学,以及现代性反思与社会批判理论,不仅能够充分整合和运用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资源,而且也有利于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

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推动大学生信仰宗教

分析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必须全面考察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所展开的现代化实践,以及这种现代化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所形成的心理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法则与大学生个体认同的危机。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逐渐渗透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就业方面,都被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导致了整个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化,似乎凡是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的,就能够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这种情况必然引发大学生个体的认同危机,促使他们重新思索关于人自身的问题,并努力寻求可能的信靠与帮助。在接受访谈的同学中,除了少数同学是因家庭原因和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而信教之外,其他信教的同学大多是出于自身的理性思考和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宗教信仰能够解决生命的意义问题。甚至有的同学虽然已经成为了基督徒,还在进一步地理性追问其信仰对象和教义问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深层   信仰   宗教   原因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