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个新提法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放到同等位置,您怎样认为?
赵振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二部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里有一个重要的提法,除了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之外,这次还提出了“两个都是”,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样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完全一样。从它的历史演变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完全是公有制一统天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十五大报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都是”。
从现实来看,非公有制经济确确实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实发展到今天,我国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了,很多地方非公经济的产值比重已经超过70%,甚至80%了,这样就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有一个突破,所以我们把它写进来。另一个方面也标志着未来我们要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里面有一个问题,公有制经济好,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好,以前我们用所有制判断所有制,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认为公有制就是好,万恶之源在于私有制,要消灭私有制,实践证明,这是不行的。最近一个时期,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假冒伪劣产品都是非公经济生产的,不应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万恶之源在于公有制”,指出国有经济的效率低、腐败多等,所以应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国有经济都退出这些竞争领域,一直在争论“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问题,我认为一定要强调把“两个毫不动摇”放在一块来理解,不能强调其中一个,而忽视另外一个。
记者:国有企业要改革,非公有制企业也要改革,您认为应该他们应该如何改革?
赵振华:判断一种所有制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生产力。凡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都是好的,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都是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又面临一种问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要改革,国有企业要改革,民营企业也要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来的,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要改什么,从《决定》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把国有企业的功能划分清楚,哪些是公益型的国有企业,哪些是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对其进行分类;第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发挥企业家的功能,这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在发展企业方面比较成功的经验,这主要针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如企业老总等。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要让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第三,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的选聘比例,对于经营管理者,不再是政府任命,而要市场化选聘,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第四,凡是不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大国计民生的,都可以放开,民营资本可以进入国有资本,国有资本也可以进入民营资本。第五,对国有企业要以管理资产为主。
非公有制企业也要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到,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改革,民营企业也要改革,民营企业原来主要是个体户,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壮大了,就不能个人所有、个人经营,也要改革,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