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协同打造疏而不漏的反腐网络
当前,我国“反腐制度很多,腐败行为不少”,这种新的悖论形成了新的思想和实践的困局,也是新时期制度反腐面临的新问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文化和科技的支撑。制度+科技+文化的“三位一体”模式,既是一种工作理念,也是新时期取得反腐败斗争新胜利的重要手段。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种文化滋养一种制度,柔性的文化是制度刚性条款的基础,制度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构建“三位一体”反腐体系中,制度建设是根本,科学技术是“利器”,廉政文化是底蕴。没有科学技术的运用,好的制度不容易出台;没有好的文化氛围,制度难以发挥其实效;没有好的制度,文化发展就不能得到正确引领。廉政制度是社会文化中关于廉政思想的精神体系、价值观念、核心理念的规范反映。文化是制度的源泉,当廉政文化体现为规则时,必然采取廉政制度的形式。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腐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工具”作用,是科技让制度更加完善,是科技保障制度易于被执行,是科技让文化更具有时代感。
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制度反腐是根本,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局限性。一方面,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有漏洞,而且制度通常会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具有滞后性。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可以让漏洞减到最少、最小,使制度更加严密,可操作性更强,提高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制度在很多细微之处是力所不能及的,而文化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包含一种精神、一套价值观念、一套道德标准及一系列处事规则的观念,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沉淀,具有惯性和持久性,已经内化并深入到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人们思维或行为的习惯恰能弥补制度的不足。另外,制度反腐主要是通过外在强制约束的形式达到反腐的目的,制度的不完整性和制度执行的人格依赖往往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偏差。而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恰如和风细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境界,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柔性的文化成为刚性制度的必要补充,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法兼治,双向互动,使反腐成效更加显著。
协同推进,打造合力。制度、科技、文化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但三者的合力不是自然而成的,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首先要强化综合治理理念,坚持将思想预防与问责治理、制度完善与科技创新、各部门齐抓共管与公众监督有机结合。其二,系统构建立体网络,多层次、多领域推动廉政建设,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预防、监督与惩处并重,确保防腐、反腐过程的全覆盖。其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情制度与人性执法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仁”、“孝”文化,通过亲情感化等道德教育方式,助力于制度反腐。其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着眼解决本土问题。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中我们借鉴世界廉洁国家的经验无可厚非,但必须充分考虑本国文化因素,盲目照搬他国做法只会“东施效颦”,把西方制度嫁接到中国文化上产生的或许是 “怪胎”。其五,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手段保证制定制度的精细化、严密性和执行制度的严肃性。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就要综合运用制度、科技、文化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发挥制度的核心作用、科技的支撑作用和文化的基础作用,在实践中强化“三位一体”的工作理念,推行权力透明运行,克服对权利的空监、弱监和虚监的难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就一定会开创反腐工作的新居面,夺取新时期反腐斗争的伟大胜利。
(作者分别为保定学院助理研究员,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MK044)
【注释】
①胡鞍钢:“腐败: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对中国90年代后半期腐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北京观察》,2001年第6期。
②④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1月22日。
③[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和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年,第35页。
⑤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0年1月12日。
⑥[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第154页。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