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独家| 2016年反腐败模式转型的三大思路(2)

文化为基,构建不愿腐的教育机制

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首先,廉政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引导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提升思想境界,弘扬正气,鞭挞腐败。其次,廉政文化具有重要的凝聚作用。廉政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它能在全体社会倡导相同的价值观念,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精神追求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凝聚全社会之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巨大合力。第三,廉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理念教育、熏陶、激励、鼓舞着全体社会成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崇廉奉廉的良好氛围,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第四,廉政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在廉政文化中包含一些管理制度、廉政准则、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些形成了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廉政文化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统一。廉政文化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种理念的统一,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抑制腐败蔓延和侵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先进文化是社会的营养,消极文化是社会的病毒,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一些消极文化助推腐败的滋生蔓延,使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一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外开放以来,我们在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文明成果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随之涌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激荡,“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制约着反腐制度的执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留下了情大于法的传统,“面子”、“人情”等都成为了防治腐败工作中的拦路虎,有法不依、执法不力成为法制进程中的障碍。专制制度的余毒、官本位思想、人治思想、裙带关系等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思想文化,形成顽固的隐形阻力,制约着廉政制度的有效执行。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求利性演化为政治生活中的“钱本位”,等价交换原则被歪曲为各种权力的交易,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被歪曲出了无数的“旁门左道”。腐败文化令人心寒,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更让人胆颤。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观系统也需要新的价值体系来支撑,这种情况下营造法律制度至上的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廉政文化建设是个长期的综合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也关乎每一个人,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第一,加强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强化人们对廉政的认知,使廉政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清正廉洁成为人们的自觉习惯。例如芬兰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良好的教育环境使芬兰公民普遍具有较浓厚的法律意识。贪污受贿、侵呑社会财富等行为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清正廉洁融入了芬兰人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一种文化品格。诚信是瑞典人非常重要的品质,腐败行为被认为是极其羞耻的事情,很少有人幻想通过受贿、贪污来发财,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害怕有污点记录,一量有了污点记录,很难在瑞典乃至欧洲立足。第二,完善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防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以廉洁从政为目标,以廉政文化制度化为重点,把廉政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教育活动要扎实推进,不是走过场,内容要有针对性,不是泛泛而谈;方式要有灵活性,不是僵硬地开会、学习;教育对象要有广泛性,不仅局限于国家干部,应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把廉政教育写入大、中、小学教材,让廉政文化不仅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还要让它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时时在人们耳边敲响警钟。新加坡政府对公民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进行廉政意识教育,中学普遍设立廉政和反贪污课程,使青少年认识到贪污贿赂是严重的罪恶。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阶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举办讲座、展览和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反腐败、倡导廉洁的教育,力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廉政文化意识。第三,提高廉政文化的制度化水平。文化是制度之母,制度是文化之基。制度意识淡薄是走向腐败的起点,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是滋生腐败的主要原因,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强化制度意识、完善制度做起。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反腐败   制度   科技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