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从战略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务求实效
战略管全局,战略管长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谋划布局。
1.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研究与宣传。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究,以分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哪些是需要丰富发展的理论内容,哪些是需要修正的结论,哪些是过时的应当放弃的具体论断。
2.必须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除语言学、逻辑学、考古学、体育学等少数学科外,绝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但在政治立场和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必须发挥指导思想的作用。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第一要务。
3.必须确保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否则,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就会方向不明、判断不清、思想混乱、是非不分,就不可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课堂、讲台、论坛和出版社、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否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能是句空话。
4.要旗帜鲜明地批驳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交锋、相互交融属于常态。阵地的争夺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尖锐激烈的;有时是非分明、简单易判,有时阵线交织、复杂难断。一旦认准是错误有害的思想观点,必须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批驳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高校的讲坛决不允许传播违背宪法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要力戒暧昧和误导。
5.要把正确的历史观、特别是近现代史观教育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课。“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些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夸大我们党在历史上的失误,丑化我们党的领袖,目的是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以迎合西方某种政治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因此,必须加强历史观教育,用事实说话,以坚定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