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应该高度重视的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由于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版权界限分明,以及长期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相对来说不易被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利用来兴风作浪。值得注意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它们信息量大、即时互动、无界无域、传播迅速。其双刃剑的“正锋”,虽释放正能量的作用正在加大,但其“反锋”的破坏性仍在持续发酵。现在绝大多数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都是借助互联网在不断地炒作、放大和扩散,释放出不容忽视的负能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假借考证历史,杜撰故事,危言耸听地“揭秘”所谓的党史逸闻轶事,编造莫须有的情节,以假乱真,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抹杀党的丰功伟绩,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
二是削弱国家意识,嘲讽英雄模范,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宣扬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刻意夸大和渲染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误导人们“看破红尘”,淡化党的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意识、组织纪律、敬业精神。
三是炒作花边绯闻,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一些违背传统道德、社会伦理甚至是淫秽污浊的传闻,经常被炒作成“头条新闻”,转移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关注,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是扭曲热门话题,夹带错误观点的私货。评点“打虎灭蝇”的反腐斗争,不是强调我们党的反腐决心和力度,而是渲染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问题,企图将反腐败斗争涂抹上所谓“权力斗争”的色彩。
五是抹黑和围攻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旗帜鲜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专家学者,使他们因“污名”而被孤立,使党的理论队伍受到削弱,使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受到挤压和蚕食。
上述互联网传播的有害信息,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知识精英,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石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具破坏性。对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高度警醒、加强防范,并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