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建立包容性治理的任务在于构建国家、市场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强调多元权力和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弹性化网络结构,形成多元的、自组织的、合作的、“去中心化”、“去行政傲慢”和平衡社会利益分配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不断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的同时,使之以社会协商和民主谈判的方式进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拓展国家社会治理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互相认同的包容性发展目标,进而促进生成公平和谐的社会利益关系,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具体地说,其一,优化政府职能,适度扩展政府的包容性,将以行政干预为主导的“全能型政府”转变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限型政府、把“与民争利”的“狭隘”政府优化为公共利益导向的“宽容”政府,同时,提倡政府职能更加有效而包容;另一方面,赋予社会适度的社会治理权限,积极培育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将原先政府独有的社会管理职能部分让渡给社会,即不仅要形成“国家存在、市场存在”形式上的包容性治理模式,而且要形成“国家引导、社会合作”的实质意义上的包容性治理体制,努力促进国家与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有益合作,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营造信任与合作的包容性治理环境,全方位提升社会治理的包容性。
包容性治理作为社会治理模式优化与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时代要求,回应了现代性与风险性、复杂性并存的后工业社会中政府中心主义导向的社会不可治理性问题,与此同时,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了服务导向和能够承接部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力发展。这种优化模式的出现无疑再次验证了包容性治理不仅具有其逻辑理性,而且具有实践理性,它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体,对当下的社会治理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相比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式社会治理体制,其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间基于立体治理网络的信任、协同与合作、促进社会公平、包容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发展为特征的包容性治理必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创新向度。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包容性治理理念与实践会在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全面增强社会的可治理性,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全体社会成员发展、包容社会各个主体互动合作,让治理成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包容性社会。
①李春成:《包容性治理:善治的一个重要向度》,[郑州]《领导科学》2011年第7期。
②姚远:《“激活”与“吸纳”的互动——走向协商民主的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③俞可平:《中国治理评估框架》,[北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6期。
④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⑤孔繁斌:《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⑥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⑦张康之、张乾友:《民主的没落与公共性的扩散——走向合作治理的社会治理变革逻辑》,[成都]《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
⑧本图根据张康之(2005),高传胜(2012,2015)等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公共管理三大范式嬗变与包容性发展四大阶段演进的逻辑同构特征,即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与多元合作,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包容性治理的逻辑框架。
⑨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⑩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期。
(11)李春成:《包容性治理:善治的一个重要向度》,[郑州]《领导科学》2011年第7期。
(12)包容性治理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受到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启发,(李春城(2011),刘述良(2013),高传胜(2015)等都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过论述),本文特别选取了主体、过程、成果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并由此归纳出此表。
(13)李春成:《包容性治理:善治的一个重要向度》,[郑州]《领导科学》2011年第7期。
(14)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长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5)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6)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
(17)张车伟、张士斌:《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与问题——以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为视角》,[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5期。
(18)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9)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0)(21)张海波:《柔性社会管理:可能与可为》,[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6期。
(22)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tj/2013-11-14/c_118121513.htm。
(23)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郭风英:《“国家—社会”视野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武汉]《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