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访蔡昉:因应民众期待 释放生育势能(3)

四、生育政策调整要见到真金白银的红利,需要假以时日

深圳特区报:我国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潜在增长率在大幅度下降。要保证“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不低于6.5%水平,您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创造新的红利。那么,请谈谈您的设想,包括“十三五”时期即将全面实施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等。

蔡昉:在“十三五”时期按照《建议》要求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靠潜在增长率加改革红利,缺一不可。按照我们的测算,“十三五”时期GDP潜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2%。要保证GDP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需要实质性地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在6.2%的潜在增长率的基础上,增加不小于0.3个百分点的改革红利。但是,改革红利有的可以立竿见影,如户籍制度改革等,就是这类的改革;有的改革要见到真金白银的红利,则需要假以时日。生育政策调整则属于后者。首先,生育率提高可以延缓老龄化进程。例如,根据有的学者估算,生育率每提高0.1,可以把老龄化高峰时的老龄化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降低1.5个百分点。照此推算,我们可以设想实现单独二孩后生育率可望提高到1.6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生育率提高到1.8,大体可以把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30年。其次,生育率提高可以改善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降低人口抚养比,从而达到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效果。估算表明,如果总和生育率提高到接近1.8的水平,到2035-2040年,可以把我国潜在增长率提高0.1-0.2个百分点。

五、实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在家庭发展基础上

深圳特区报:要实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为什么家庭是基础?

蔡昉: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经济社会活动、人力资本培养和敬老、养老、助老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实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家庭发展的基础上。只有使家庭这个基本单位更加和谐稳定,能够在民生的改善方面有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口均衡发展等战略目标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有扎实的微观基础。

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变化、人口流动性加强、人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等新情况,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困难家庭和家庭弱势成员获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均等机会造成特殊的困难,对政府公共政策提出紧迫要求。这方面的问题包括:部分计划生育家庭面临劳动参与能力不足和家庭养老能力缺乏等困难;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养育、照料和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一些农村妇女和老人面临生活和生产困难;残疾人享受均等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不足;等等。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关注困难人口群体,必须与注重家庭发展紧密结合,要求政府和社会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接受教育、获得就业机会、社区资源分配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生育   蔡昉   二胎   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