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把转方式调结构和创新驱动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重点,做到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不仅是制约全国也是制约天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天津把这两个问题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主攻方向和突破重点。
生产方式不合理表现在多个方面,集中表现是要素投入多而产出少,效益和质量不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天津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是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一方面是由天津的历史和地位决定的,反映了天津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成为制约天津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这种结构状况有了改观,2014年呈现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格局,这是十分可喜的变化。实际上,就天津而言,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而在于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高端产业比重偏低。所以要抓住“五大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中高端服务业。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央《建议》有一个新亮点是,明确提出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而且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天津“十三五”期间,应把这几种创新很好地融合起来,形成合力,有所突破。
在创新中,科技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推动力,所以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要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列入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的龙头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发挥南开大学牵头的列入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龙头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智库,为国家和天津市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要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力量,推动消费、投资出口等发展新动力的培育;拓宽区域、产业、网络、基础设施、蓝色经济等发展空间;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随着“创新发展”的深入推进,创新力不足的弱点可能日益突出并成为天津发展的瓶颈。创新能力是多要素构成的,但重要的是会聚吸引人才的能力,创新的高地必然是人才的高地。天津在“十三五”期间,要从待遇、效率和服务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在科研条件、住房、工资、配偶工作安排、子女上学等方面一揽子高效率解决好人才的培养、引进等工作。
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强调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我们期盼天津市一定能制定出一个体现中央精神和要求的人民满意的“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津经济社会一定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