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巴曙松:中国应主动进行全球化布局

编者语:

46岁的巴曙松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55位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巴曙松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适应全球化新格局,主动进行全球化布局。中国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对外投资,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质量和改革是市场最关心的因素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预判中国今年的经济走势?这些动向对银行融资体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巴曙松:从全年来看,我个人认为,下一步中国的经济走势非常可能是一个“L”型而不是“V”型的复苏。宏观经济逐步企稳,重点需转向微观效率提升,在宏观趋稳基础上的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从短期的走势看,随着三季度出台的宏观政策适度刺激经济的微调政策逐步产生效果,2015年第四季度以至2016年初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会有一个小幅的回升。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明年及以后一段时间,经济结构转型和改革的进展如何,在更大程度上会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同时,在经济转型时期,宏观政策要保持增长的相对平稳也并不容易,特别是要防止经济短期内持续回落,因此在主要经济指标可能出现短期持续回落时,需要及时采取周期性的应对政策,来为经济转型创造平稳的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正在从依赖资源粗放投入的传统制造产业,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均衡的集约式发展,普遍特征是从重资产转向轻重资产并存,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和有形资产并存。经济领域的这些动向产生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而现有的银行融资体系习惯于资本密集、重资产的工业企业,企业往往需要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而且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以确保还本付息,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类似的产融不协调不仅延缓了中国产业转型的自然步伐,也使得个别重资产领域产生了大量的“过剩产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经济转型体现在不同行业的差异和分化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也会有差异。例如,从统计数据对比,服务业和消费行业的表现一直良好,房地产销售活动开始活跃但是投资的回升较弱,一些创新型行业表现也比较出色。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第二产业的增长非常疲弱,PPI出现了连续四年的下降,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高杠杆行业,必然面临着破产重组、清理过剩产能的任务。另外,经济的复苏也不能主要依靠部分行业的债务的持续上升和积累,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去杠杆的过程,这都可能会导致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一定幅度的上升,但这是经济重新走上上升道路所难以回避的重要课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