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郑秉文:放开二孩是撬动经济增长的杠杆(2)

高收入国家解决“少子化”的政策比较

在现实中,长寿风险往往与少子化连在一起,他们几乎是同时出现在高收入国家,或者说,越是高收入国家,越是伴随着长寿风险和少子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不考虑战争、饥荒和瘟疫等特殊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育意愿并不是水涨船高,而是相反。例如,1900年美国总和生育率是3.5,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1933年下降到2.3。战后在50年代出现了婴儿潮,总和生育率高达3.7,但到70年代又下降到2.0,2015年再降到1.89。换言之,越是高收入的国家,人们的生育意愿越是低下,综合生育率就越低,少子化现象就越是严重。相反,低收入国家几乎都是“多子化”的国家,换言之,越是低收入的国家,出生率越高。

2015年联合国提供的人口数据显示(下同),世界平均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是2.51,而高收入国家只有1.75,其中,英国是1.92,法国2.0,德国1.39,荷兰1.75,意大利1.43,西班牙1.32,加拿大1.61,美国1.89,日本1.40,俄罗斯1.66。比较起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则高达5.10,南亚是2.56,拉美是2.15。世界平均水平的“少儿赡养率”是39.7%,而高收入国家只有26.0%,其中,英国和法国分别是27.6%和29.6%,德国是19.6%,荷兰25.3%,意大利21.5%,西班牙22.4%,加拿大23.5%,美国28.6%,日本是21.1%,俄罗斯是24.0%。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高达79.8%,南亚45.4%,拉美38.6%。

上述总和生育率显示,所有高收入国家均为少子化国家,但其少儿赡养率却很好,大大好于综合生育率,高达26%,英、法、美等国甚至已不属于少子化国家。这是因为,他们通过移民等政策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少子化的发展步伐,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换言之,在移民国家,虽然综合生育率低,但其少儿赡养率却还算不错;但在某些非移民国家,比如日本,他们的综合生育率与少儿赡养率都很低,于是就出现了少有的“高龄少子化”现象。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郑秉文   放开二孩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