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新风采和新风格(2)

核心提示: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新风采、新风格的视角观察:发展是主题,“十三五”规划必须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灵魂,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总体战略布局下的“十三五”:决胜阶段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的最大区别,是始终为追求人民利益和民族复兴的不变理想,不断提出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奋力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永不停顿地向理想挺进。这个区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十八届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重申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为实现这个理想,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就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十三五”规划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毕其功之役。

因此,我们必须在大的战略布局下认识“十三五”;同时又要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不忘总体战略。启动编制工作之始,李克强总理就强调,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从两个一百年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眼光看,“十三五”是关键的战略节点;而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看,“十三五”是一次决胜战役,成败在此一举。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性任务

市场经济是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分散自主决策的经济,要实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保证市场经济活力的同时,必须有出自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规划,以统一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协同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人们设计了考核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但在实践中,规划的指标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异化。以往的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虽然也都写上了目标,但人们更为关注的往往是指标;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人们又常常误把指标当目标,以指标为出发点,进行指标分解、摊派任务,确保指标的实现;考核规划的实现,也主要是看指标是不是完成,而忽略了指标背后目标的实现。有时,虽然指标实现了,目标却发生了偏离。统计数字很漂亮,人们却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获得感”。在目标与指标的关系上,我们始终没有处理得很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强调了目标的实现,指标要服从和服务于目标。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会对目标要求做了具体的描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个目标要求,每句话都沉甸甸,很有分量;每个要求都实实在在,不容懈怠。

全会不仅对目标要求做了具体描述,而且要求全党深入贯彻、落到实处,强调了规划是必须如期实现的刚性任务。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对消灭贫困,也没有停留在一般化的文字表述和掩盖大多数的平均数,而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迟,“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字字珠玑、落地有声,这就把规划引入一个新境界。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十三五规划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