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政策优惠轻环境营造
一提起支持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许多人立刻就会提出要完善海归人才创业管理机构、设立面向海归人才的科技创新计划、建设海归人才创业的科技园区、健全海归人才创业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等等。似乎只要加强各级政府的规划领导、得到国家更多的财政金融投资支持,就能够推进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这其实是一个观念上的误区。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安纳利萨克森宁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她在谈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时明确指出“我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机制问题。举例来说,在硅谷的一些中国创业家回国创业,尽管中国有很多的优惠政策 有很多的科技园区,有很漂亮的孵化器。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挑战是中国经济中的制度问题。有一些中国的回国留学人员很难打开他们产品的市场,因为中国大陆的市场还同旧经济没有脱节没有进入新经济的阶段 所以他们找不到市场。
重人才引进轻管理服务
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产品研发、资金筹措、人员管理、市场开拓、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环节。每一环节的好坏都将影响创业活动的成败。海归人才回国创业既要面对一般创业活动普遍存在的风险性、动态性、不持续性等复杂难题,也要面对所有科技型创业活动不易逾越的”达尔文之海“技术供给与商业需求间的鸿沟。
现实是各级政府花大力气重视了海归人才的引进工作而轻视了创业过程中的管理服务。对海归人才创业能力进行相
应的培训 使其尽快跨越 达尔文之海完成从”科学家、工程师“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也显得十分迫切。
重单枪匹马轻网络整合
目前我国各地区招才引智缺乏产业导向,经常出现多个地区争抢一个海归项目的现象。各地区产业布局雷同行业不集中,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企业之间相互交流 互相配套或共用试验平台较少,没有形成差别化产业集群发展。这样,不仅加大了企业市场竞争的风险,而且降低了海归人才创业活动的存活率和成功率。海归企业也难以带动地区现有产业升级,更谈不上引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支持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不能只靠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在继续完善地区生活居住、科研办公、生产及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的同时,当前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体制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海归人才创业成长的制度环境。
本文编辑:石晶
本文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工业化中后期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制度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