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一个国家一个模式”
《中国青年报》:您提出,对中国来说,问题不再是要不要民主,而是需要什么样的民主以及如何实现民主。您怎么看待中国有别于西方的民主化模式?
郑永年: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有民主意识了,这种民主意识,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是事实,因此应当满足老百姓政治参与的愿望。
关于民主模式的问题,我认为,民主是“一个国家一个模式”。中国文明是世俗文化,不同于排他性的宗教文化,中国文明是开放性的、包容的文明。
比如,在经济领域,一方面,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但中国的经济也不会是完全无政府管制的经济;政治体制也是一样,它可以容纳西方很多民主的要素,但是不会变成西方式的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走自己的道路,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走自己的路。
当然,中国的民主不会最终发展成像西方模式一样的民主,也不会维持以前这种传统的政体。中国的体制是与时俱进的体制。
让西方读懂中国,是中国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您这次来参加的会议名字是“读懂中国”,您觉得目前国际上对于中国主要在哪几个层面“读不懂”或者“误读”?为什么会“读不懂”或“误读”?中国应该如何对世界解释这些方面?
郑永年:如何让西方读懂中国,这要两方面看。首先,西方确实要试图读懂中国;但另一方面,怎么让西方来读懂中国,还是中国的责任。提供一种社会科学理论,这是中国自己要做的。
近代以来,西方一直占据着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但是西方话语能不能解释中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西方的概念和理论,解释不了中国。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西方实践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中国实践之上的。假如西方是橘子,中国是苹果,虽然都是水果,但你用解释橘子的理论来解释苹果,我觉得还是有差异的。
西方确实对中国很多方面都存在误解。比如人权,中国和西方理解不同。西方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更强调政治权利,中国说发展权比政治权更重要。西方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还不是先吃饱饭了以后才争取政治权利的。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