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积极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3)

核心提示: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若干意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一系列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联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注重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下功夫,在创新政策支撑、体制机制、服务保障上做文章,积极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切实做好民营企业走出去引导服务工作

一是要努力提升工商联的引导服务能力。近年来,各级工商联和商(协)会在引导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总体上还处在摸索阶段,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商联系统引导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手段和载体不多,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走出去工作需要;二是工商联的境外服务和延伸平台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新形势下,各级工商联和行业商(协)会要把引导服务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健康有序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引导职责,落实工作任务。要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重视吸纳专门人才,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引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各级工商联和商(协)会的指导力度,形成系统工作合力。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目前制约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通过协商会、座谈会、议案提案、情况反映等渠道,积极建言献策,为民营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要搭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要继续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发改、商务、外事、工信、海关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共同搭建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一是要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和认证等服务。二是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从相关政府部门获取政策信息,并加大对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步建立境外投资信息系统,帮助企业了解所在国政治形势、投资法律、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为企业牵线搭桥,创造合作机会。三是要搭建培训交流平台。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举办企业走出去培训活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政府官员、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以及有经验的企业家授课,重点帮助民营企业用全球化的视野分析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分析交流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案例,形成互相启发、互相警示、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发挥大型企业和行业商(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大型民营企业实力雄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商誉、渠道、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到海外建设园区,为中小企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商(协)会的组织引导作用,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增强抵御走出去风险能力。有条件的行业商(协)会可尝试拓展服务网络,在境外设立商(协)会组织或办事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推进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避免出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鼓励商(协)会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使商(协)会成为工商联引导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载体和依托。

四是要引导走出去企业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工商联和行业商(协)会要引导走出去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自身还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要加强守法诚信教育,增强走出去企业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形象意识,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办事,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主动与东道国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等加强联系,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避免利益冲突。引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家形象和中国企业的整体利益,要自觉尊重当地文化习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5日。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博]
标签: 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