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八项建议
●建议一:营造创新、包容的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发挥智库对决策的咨询作用,是迅速提高企业和政府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促进形成发达的咨询市场,强化智库之间的相互竞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研究咨询队伍。
政府应营造鼓励创新、包容的政治、社会环境,促进一流智库建设,提高社会公众对智库的认识;鼓励智库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学术成果、发表创新观点,构建多样、适用、有活力的智库生态体系。
●建议二:建立和完善智库参与决策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有关公共决策智库咨询的法律法规,把决策咨询纳入我国决策机制。第一,建立重大决策问询制度。以法律条款对政府公共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过程进行严密的、科学而理性的规范化设计。第二,建立公共决策咨询招标和采纳制度以及决策机构对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机制。第三,建立政策实施的评估和调整机制。在政府有关部门作出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后,由智库向决策者提供评估报告。第四,建立和完善公共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利益表达和公众利益平衡机制,发挥智库在多元利益表达机制中的独特作用,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建议三:提供高质量思想产品,全方位提升智库影响力。
加强智库文化建设。一是智库研究要从公共利益出发,站在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二是科学性,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符合事实、符合规律。三是建设性,要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供决策者和公众进行选择。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要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避免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研究。要建立健全智库人员流动制度,加强官办智库人员流动,吸纳高级人才。要加强智库国际交往,积极开展重大国际问题的研究。
扩大学术、政策、社会和国际四大影响力。一是扩大学术影响力,选择前沿课题,谋求突破性进展。二是扩大政策影响力,加强前瞻性、储备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三是扩大社会影响力,主动宣传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引领社会思潮。四是扩大国际影响力,代表中国学术前沿和学术学派,努力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建议四: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打开另半扇“旋转门”。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一要探索推行岗位聘任制和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二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代表国内一流水平和中国形象的领军人才,三要选拔青年才俊、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针对上文提出的“旋转门”只开了“半扇”这一问题,建议制定政府部门与智库人员身份转换相关政策,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增加决策部门与智库之间的沟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