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预期、拨正航向是国内学界的基本评估
超出预期、增信释疑、拨正航向是国内学界对习主席此访成果的基本评估。学者普遍认为,此访发挥了高访能发挥的作用,取得圆满成功。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高访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毅力和耐力。
达巍认为,习主席此访取得圆满成功,发挥了高访能发挥的作用,效果超过预期。“但高访解决不了一切。”在达巍看来,此访对于中美关系的作用主要是止跌。至于止跌后能否回升以及回升多久,还有待观察。他认为,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应该是可控的,这是习近平此访的直接结果。
关于中美关系的远景,金灿荣认为,中美关系可能不会很稳定,一些老问题其实无解,必须用高超的外交技巧管控矛盾。他直言,对于中美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不要做很高期待,但还是要精心维护。以前总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以后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是肯定的,但是坏不到哪里去是要经过努力的,要管控才行。
在经济金融领域,董裕平指出,要警惕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美国挖陷阱,要避免中国受到致命打击。从中国自身经济金融发展角度来讲,改革和放开金融市场,也要做到在规模、深度、流动性和稳定性上经得起冲击。
“目前来看,美国对华工具战在加大加强,对华博弈工具箱里的工具越来越多,比如TPP。”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博弈不代表冲突,博弈是合作和竞争。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未来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毅力以及战略耐力。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在总结中说,出访成果还要看清单的具体落实情况,可以在未来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再跟踪评估,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