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两军关系、BIT谈判等具体问题进展积极
除了宏观层面的新表述、新提法,学者更多地关注到中美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取得的积极进展,主要涉及网络安全、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两军关系等。
关于网络安全问题,有学者认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是这次中美在管控分歧方面的最重要成果。2014年4月以来,网络安全成为中美关系中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的问题。在9月22日的西雅图演讲中,习主席明确指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国际社会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在网络领域的具体突破,体现在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主要有3点:各自国家政府均不得从事或者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建立两国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
达巍认为,从2013年庄园会、2014年灜台会到今年的访问,中美关系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就是把两国关系中最差、最弱的方面变成亮点。例如,2013年两军关系是亮点,2014年气候变化声明是亮点,今年网络安全或成为亮点。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认为,中美在网络方面的共识,是习主席此访在管控分歧方面与美方达成的最大成果。他指出,共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双方承诺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两个最大的网络使用国家,提出要共同制定网络规则,这在全球有方向性意义,是很重要的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则注意到中美两国网络对话机制的升级。中美曾于2013年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组,但在2014年5月,因美国方面以所谓网络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事官员,中方中止网络工作组活动。“此前的网络工作组是双方的局级单位对话,这次不仅恢复对话,还由‘部级领导牵头’,将对话级别由局级提升到了部级。”金灿荣说。
关于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在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有这样的表述:“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
王栋认为,“‘最重要的经济事项’‘强力推进谈判’的表述传递出清楚的信号,就是两国领导人对于BIT谈判,还是希望能尽快谈成,尤其是要在奥巴马总统任期结束前取得进展。”
关于国际体系,尤其是国际金融体系,习主席表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也再度体现了这一立场:中方在维护、进一步加强并推动国际金融机构现代化方面有重大利益,美方欢迎中方不断增加对亚洲及域外地区发展事业和基础设施的融资支持。
达巍认为,中国对现行国际体系的态度,习主席明确地以言和行包括后面的成果清单确认了,中国不仅在这个体系之内,而且支持这个体系,不会另起炉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董裕平指出,习主席此访在经济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就比较显著。在49项成果清单中,广义来讲一半以上涉及经济金融,充分体现经济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此访给美方一个很大的信号就是,在国际金融体系方面中国不另起炉灶,但美方也需照顾中方关切。所以我们看到,美方再度承诺要提高中国在IMF、世行的份额以及美国支持人民币在SDR(特别提款权)审查中纳入SDR篮子。
关于两军关系,基于中美双方于2014年11月在中国签署的关于“两个互信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双方完成了关于空中相遇安全和危机沟通的新增附件。
倪峰认为,随着中国深蓝力量发展,中美两国在海洋相遇的几率加大。空中相遇规则附件的增加,使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的机制进一步坐实。
此外,中美关于G20的重要作用,也出现了新的表述。在成果清单中,中美“双方支持G20作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董裕平认为,中国是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美国表态支持中方担任主席国并期待与中方密切合作促进全球增长。中美双方都特别强调把G20作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首要平台,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这种共同的立场在成果清单中很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