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从三处新表述看习近平如何引领中美关系航向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杨牧)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邀请,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这场“在重要时间节点展开的历史性访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美国国内出现一些“唱衰”中美关系、“反思”对华政策等负面声音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向美国各界再次确认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战略意图以及中美间的共同利益,其中不乏新的重要表述。

日前,国内十余位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组织的会议上,研讨了习近平主席访美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问题。国内学界对习主席此访的基本观点是:超出预期、增信释疑、拨正航向,在大方向和细节问题层面,都有一些新提法、新论断。学者认为,未来一年,中美关系总体可控。但是两国长期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需以战略定力和耐力做好管控。

与新型大国关系有关的三处新表述值得注意

不少学者注意到习近平主席此访对中美关系重要性的明确表述。在3个不同场合——9月22日西雅图演讲、9月24日与奥巴马总统会谈、9月25日记者会上,习主席都表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

记者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官方明确表态的外交优先方向有: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周边外交,以及中国与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的关系等。对于中美关系重要性,最常见的表述是“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也一度是两国学界共识,但近年来已甚少提及。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这一表态首次公开出现,是在2015年6月举行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转达习主席致奥巴马总统的口信。习主席特别指出,与美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

这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宣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认为,“这次习主席面向美国各界,再次确认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达巍研究中美关系多年,非常了解美方关切:这些年,美国人一直在问中美关系还是不是重中之重、是不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习主席说‘优先方向’,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外交的关系,当然周边外交也是优先方向,但中美关系不是不重要。”达巍说。

还有学者注意到,在中方公布的习主席访美成果清单中,第一项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到: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其中,“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这一表述是首次出现。

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指出,中方经常表示“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但“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以往没有明确提。他分析,是否尊重美国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关乎国际和地区秩序核心问题。“这一表态中方对战略意图进行了再确认:我们不是要另起炉灶。”

关于未来中美面对的共同利益和责任,习近平主席在9月25日晚参加奥巴马总统举行的白宫欢迎宴会时用到“前所未有”一词。他指出,30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非凡成就。展望未来,我坚信,面对前所未有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中美关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此访的不同场合,习主席多次谈到中美共同利益和责任,如“中美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在联合国维和问题上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美共同利益只会扩大、不会减少”,等等。最值得注意的是,在25日与奥巴马总统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

王栋认为,用“前所未有”形容中美未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提出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这两处都是在中美关系中第一次出现,体现了习主席对中美关系未来大局的充分认识和把握,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缓解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张和对抗态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