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智库建设方法论及地方治理”讨论会综述

近日,“智库建设方法论及地方治理”讨论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由人大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以及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了研讨:

第一,智库要有智慧,出思想产品、政策产品。

各类智库应突出智慧、思想库的要求,力求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为未来发展与提升影响

力探寻正确的方向。

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做主旨报告,在阐述智库的定义、分类、国内外智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智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些机构定位不清、目标不明、方法不当、创新不足、积极性与协同性匮乏、影响力不足等。在智库建设中应着重智慧性、思想性、独立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可靠性和可行性等。

国务院参事、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智库要注意所影响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学界或政府部门,同时还要扩展到舆论,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智库的研究成果。智库产品包括政策产品、世界观产品、思想方法产品、文化产品、战略产品等。智库的本质要求是独立性、说真话,要考虑潜在的、不可见的文化环境因素等。要有一些战略性的、宏观建构性的成果,必须有创新性,提出填补空白的意见,允许提出反主流的不同意见,而不是跟风热炒时兴话题,要注意战略透支等问题。智库研究必须敢于触碰敏感问题,比如港澳政治问题、边疆稳定问题等,提出真知灼见,出真成果。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指出,要谨防智库“大跃进”式的发展,必须对智库进行准确定位。智库发展中,专家的思想是最重要的,专家提出的意见和方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为领导层分忧。要注意理论、观念与传统的冲突,做专业内的事情,发挥所长,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智库学者不能只追热点问题,关键是要坐得住冷板凳,潜下心来深入研究一个问题,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智库要以实用为主,太前沿反而会引发激烈的反弹、导致巨大阻力、增加改革难度。要突破“路径依赖”,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历史机遇、条件。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倒逼机制,形成脚踏实地的可行方案。

人大哲学院教授苗东升认为,对于智库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学者专家的思想独立,突破“结构依赖”;做学问要讲良心,关键是要讲真话、求真理,实事求是,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未来。

人大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任剑涛认为,当前,国家之难与智库之难叠加在一起,这种多维路径耦合的“结构困难”导致抵抗改革的力量非常顽固,需要智库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智库要求有专业、严谨、学术性思维,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连贯性、逻辑性的研究成果。国家要形成程序化纠错机制,不能只靠危机纠错,要有序推进改革。目前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口太多,必须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许多智库的观点左右摇摆,同一件事说出不同的观点,它自身的科学性来自何处?智库建设要在出思想上下功夫,有助于决策民主化。

第二,智库方法论至关重要,致力于解决问题。

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加强方法论的研究是基础性的工作,要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