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雒树刚: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辉煌 (4)

问:您觉得文化产业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答:文化产业以创新创意为核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回报高、吸纳就业广、易与新技术对接、易与相关产业融合等特点,因此被称为朝阳产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处在快速增长期。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39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2.1%,比同期GDP增速高出3.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万亿元、占GDP2.75%,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到2.39万亿元。4年时间即翻一番,而且电影、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许多文化行业是以30%以上速度增长的,可见文化产业发展之强劲。

现在,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76%。7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占到GDP的5%以上。

 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答: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解决现在文化产业规模小、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要打造文化航空母舰企业。二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结合,让文化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三是与“一带一路”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问:“十二五”期间,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答:一是对外文化工作影响覆盖全球。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各种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成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数量到“十二五”期末有望增加到25个。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对外广播和电视在播出语种、播出时间和发射功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节目和频道在境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大力开展对外文化工作。开创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提升了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夯实了我国与沿线国家长期友好、合作共赢的民意基础。

三是对外文化工作内涵不断丰富与深化。中俄、中美、中欧、中阿、中非等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搭建深层次思想对话平台,促进了中外智库和学界交流,一支对我友好、为我发声的国际“中国学”队伍正在逐渐形成。

四是对外文化贸易体系逐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更加多元丰富,民营资本开始成为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力量。

五是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日益深化。坚持以文促情、以文聚心,对港澳台的交流渠道不断拓展,交流形式与内涵更加丰富。对台文化工作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不断夯实,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成为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重要纽带。(本报记者 张 贺)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雒树刚   文化改革   文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