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改革:对改革进行创新
转型与改革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转型包括改革,制度转型也可表述为制度改革。但转型不限于改革,还包括发展模式的转变等。制度转型与其他转型并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其他转型的原动力,是最好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是最大的红利。因此,抓住改革或制度转型就抓住了第三次大转型的“牛鼻子”。
十八大后,中国新领导班子根据国内外新形势,重新高擎改革大旗,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视察时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指出:“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由于新一轮改革具有与过去改革不同的特点,预示着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启动了新一轮全面改革。
1978年来,中国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 ~ 1993年),以增量改革为主的阶段,主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非国有经济、推进沿海对外开放等;第二阶段(1994~ 2012年),以经济改革为主的阶段,主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外汇改革、全面对外开放等,虽也有一些非经济改革,但多为经济改革配套;第三阶段( 2013年及以后),开始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今后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制度“六位一体”的“深水区”改革
人本改革的理念
改革是对制度或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本身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根据新形势进行创新。改革理念创新核心是以人为本,改革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要,要依靠绝大多数人推进改革,因此要探索人本改革理论,推进人本改革,发展人本市场经济,走向中国特色人本社会主义。
人本改革理论可以从笔者提出和倡导的人本发展理论延伸出来(参阅李佐军著《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人本发展理论以人为纽带,构建了一个包括满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和(分工)安置人在内的五人模型。其中,满足人是目的,依靠人是纽带或主体,(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和(分工)安置人是影响因素或手段。
借鉴人本发展理论框架,人本改革理论也可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改革的目标——满足人;二是改革的主体——依靠人;三是改革的对象——(制度)引导人;四是改革的手段——(资源)装备人;五是改革的支撑——(分工)安置人
其中,满足人是指通过改革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成长需求和权利需求等多种需求;依靠人是指依靠民众来推进改革;(制度)引导人是指通过改革形成能激励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约束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制度(含市场组织、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和管理制度;(资源)装备人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为改革提供条件和手段,同时通过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升级;(分工)安置人是指利用市场分工(如商品化)、产业分工(如工业化)、区域分工(如城市化)、国际分工(如国际化)等为改革提供效率和发展支撑,同时通过改革促进分工深化,使每个人各得其所。
